第162章 无心插柳(第4/6页)
今年药田不错,霍家做了介绍,都有好价钱。
整座农庄的年收入过了七百两,跟铺面的生意不能比,但相比往年,已经翻倍了。
何义归很是可惜。
“药虫若是好好的,今年能挣一千两。”
淀粉的银子赔进去了,药虫养殖的银子也白花了。再是没卖出价,几项加起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等来年,淀粉作坊扩大,榨油厂扩大,养殖场发展成规模,收入就能朝着丰州县的农庄靠近,每年能挣个两三千两。
江知与觉着不错。
年收入有个两千两,弟兄们的日子就都好过了。至此才是熬出了头。
过了除夕,进入立新五年。
立新五年,正月初五,商户开市。
江知与跟何义归,带着郭先生的长子郭仁厚,把一笼笼的鸡苗鸭苗装车,等着牲畜行的伙计们赶着牛车驴车来拉。
他们去年宣传过,今年可以开始领养活动了。
照着丰州县的经验来,第一年不进城,分区域,在乡下,以村为集体,做登记,发鸡苗鸭苗。
今年没有猪崽,农庄的养猪场还在发育中,他们跟京城的屠户没谈拢,需要自家缓慢发展。
牲畜行是常家的,常家在京城有名得很,做了登记,百姓们不敢赖账。
有去年犁地的信任度,今年也把鸡苗鸭苗送到了家里,百姓们接受爽快。
反正没要他们钱,养活了再给。
这件事,江知与让牲畜行的伙计全程跟。务必熟悉流程。
以后就是他们自己干了,切不可遗漏、出错。
这头忙完,他跟徐诚举荐的巡厂人碰了面,带人去他新买的宅子里转转。
往后来京城,就住那处宅子。
因跟仓库是一体的,环境有点吵,但办公方便。
若是怕吵,想好好休息,就去客栈。江知与给他报销。
年底之前,江知与又给成衣铺子请了许多厉害绣工过来。
还跟丰州黄家达成了合作,让他们把童装样式的图样卖给常家的成衣铺子,或者不拿钱,出联名款,拿样式换名声。
即使是京中权贵子弟,在童装的样式上,也是参照着大人的衣裳缩小来穿,不如黄家的萌萌可爱。
再就是主营的男装。江知与审美好,对衣服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谢星珩不擅长打扮,偏有个好身材好脸蛋,都是他帮着打理衣饰。
他太懂怎么打扮男人了,对某些小细节拿捏得稳稳的。
他跟裁缝沟通,多打版一些漂亮衣服出来。
两个月上新一回,一年就六次。其他时间都是赶工期。
这个工期和上新期,需要计算。他带着成衣铺子的掌柜、小管事,跟管着裁缝们的总工开会,教他们怎么算。
以后他离开成衣铺子,这间铺面不至于垮了,可以灵活调整。
再有一点,他们背靠常家,很多资源可以用起来。
比如常如玉。常如玉文武双全,知名儒将,文可考进士,官居二品,武可上战场,少年成名。
他的同款服饰,会比单个的文人武将更受欢迎。
用谢星珩的话来说,这是我辈楷模。
掌柜的瞪大眼睛:“怎能拿老爷的衣服出来卖?”
江知与:“……是卖同款。”
他这里有条不紊的忙着时,谢星珩在翰林院奋笔疾书。
谢星珩今天不编写字典,他在写文书。
也是奇了,突然有人刁难他。
让他写一封文书。
他写完交上去,莫名其妙被院长喊去训话。
原因是交给他写的文书,他迟迟不写,只惦记着编写字典。
谢星珩:?
要是以往的暴脾气,他高低要找人理论两句。
现在就低调点。
他说一句“冒犯了”,就着院长的纸笔,研墨的功夫,就打好了腹稿,现场写完,现场检查,现场交接。
院长:“……”
刁难他的某同僚:“……”
谢星珩能猜到,因他没请人一起编写字典,而字典的功绩不小,有人心里不平衡,所以来找事情。
他心里叹气,中午吃过饭,就约几个人一起讨论,编写成语词典。
字典有拼音要普及,成语词典可就简单了。只推广给读书人,让他们扩充一下词汇量。
这事儿很多人愿意干,都笑呵呵说好。
祸不单行。
江知与又一次受邀,去参加茶会,被人明嘲暗讽,说他成天抛头露面,不成体统。
江知与看他一眼,转而跟人说起“糖厂地图”,“现在还有些地方没有加盟商,各位哥哥姐姐感兴趣吗?”
那必须得感兴趣啊!
糖铺多挣钱,看看苏冉那间铺子就知道了!
什么都不用干,有人供货,有人提供活动策略,经营不好,还有人上门指导!简直是坐着数钱的!
江知与笑吟吟跟他们聊着哪些地方可以,距离多远,帮他们做参谋。但为难他的人,那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