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电台里的好文章(第2/3页)

同时,他也是《内蒙日报》的副主编之一,他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将《内蒙日报》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些日子,他常和其他副主编及主编凑在一起讨论,觉得他们的报纸缺少了些什么。可到底缺什么,又很难聊通透。

如今听到广播中的文章,他的大脑像被灵感击中般,一瞬间开了悟。

这就是《内蒙日报》缺的东西——不用太惨烈,只是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仍然动人的……日常的美感和平凡的动人!

半个多小时后,秦佩生拿到了那份文章。

他将之握在手里,快速通读一遍后,目光凝在了落款处——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大队知青林雪君】

审稿书记从办公室外走进来,拿着一张登记纸,对秦佩生道:

“是从首都过去的,主动要求到祖国最边缘的草场支援建设的16岁知青,林雪君。是位年轻的女同志!”

……

几天后,秦佩生回到《内蒙日报》报社,第一件事就是赶去主编办公室。

他才敲响门走进去,主编便站起身迎他入座。

不等他坐稳,主编已拿出一封信递给秦佩生,急切地道:“这篇稿子你看看。”

秦佩生接过信封,有些疑惑地看向信封上的地址文字。他眼睛一亮,不敢置信地瞪圆了眼珠子。

这字迹太眼熟了,尤其——

【呼色赫公社第七生产大队林雪君】的寄信方地址让秦佩生产生了一种恍惚之感。

挑眸扫了主编一眼,他抽出信的同时,从怀里掏出另一封字迹一样的信,递到主编手里:

“这封文章,你也看看。”

主编狐疑地接过秦佩生的信,接着便露出了与秦佩生一样的恍惚表情。

两人捏着各自的信件,抬头对视,大眼瞪小眼。

两个人想给对方分享的稿件,竟巧合的都是林雪君创作的。

待他们各自阅读了对方递过来的文章,再抬起头时,都有些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在对方的眼中,他们看到了与自己如出一辙的情绪。

“都是林雪君同志。”主编呢喃。

“是的,这篇《冬牧场上的牧民:草原骑士》写得也很好,我们先刊登哪一篇?”秦佩生有些踟蹰。

“……”主编沉默下来,也开始思索秦佩生的问题。可几秒后,他忽然将信件往桌上一拍,哈哈大笑起来。

“?”秦佩生抬头疑惑打望。

“江山辈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初生牛犊不怕虎,敢看敢想敢写,又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思想端正,写得好啊,写得好。”主编接过秦佩生手里那份文章,爽朗道:

“不用想先登哪一篇了,哪篇都行。

“现在咱们国家着力建设边疆,要缩小城乡差距,把农村建设起来,让农民、牧民们也过上好日子。将来要人人平等,人人享受好资源,好生活……这多好,直观地让城市人、先过上好日子的人、全国人民都看看,看看咱们国家的基石在哪里,看看这广阔土地上其他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咱们就是这样从苦里熬出来,在劳动中建设起来的啊。”

他站起身,背着手绕桌一圈儿,目光始终盯着桌上放着的两篇文章,啧啧道:

“文笔好,有才华,有观察到美的眼睛,有赞美劳动的真心,书写的又是边疆生活,太好了,太契合我们当下的主题了。

“先登你带来的这篇,再登《冬牧场上的牧民:草原骑士》。

“秦副主编,你去安排,你画没画出好作品?给这两篇文章配个图,好好宣传一下咱们边疆的真实生活,咱们牧民同志们的真实形象。”

“行嘞。”秦佩生点点头,将两封文章折好放回信封,转身便要去落实。

“稿费,咱们现在政策不让给钱,你给林同志挑4本咱们大办公室书架上的好书,再去小王那里领30张3分的邮票,以后她邮信用得上,用不了这么多邮票,还能匀给其他知青换钱,去邮局也能换成现金。”主编捏着下巴思考起如何给与林同志足够的回馈。

“成。”

“再领一个信纸本给她,你看她写文章这信纸,都发黄卷边了,边疆艰苦,想买本子和信纸应该也难,咱们都给她备上。”

“好。”

“嗯,邮寄前记得去会计那边打个条子。”主编最后叮嘱。

秦佩生应声后,终于踏出了主编办公室,接着便被急于将文章上报的心情鞭策着直奔排版室。

他这人看见钱都不一定着急激动,看到好文章却是要兴奋的。

踏进排版室,嗅到油墨的味道,秦佩生长舒一口气,通身透出种回到家园般的松弛感。

“老赵,来活了!”他举高手里的稿件,振臂一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