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世有知己(第3/3页)
【……诸事艰难,想有所获颇为不易,总觉岁月时间不足够我研究,阻碍困难使我无法成就大展望。你的文章令我开眼界,不止文章的内容,更因文章的题目选取。觉万事不可好高骛远,从一草一木的种植皆可有作为,甚至能成大梦想。遂放下手头事反复阅读,字里行间,你我大概有同样襟怀性情。你有理想和力量,不能不上进,不能不奋勇向前冲,这是你我这样人的使命,不可因累或困难而躲避。实则这使命不仅不是负担,还是幸运。挑战可使你我这类人兴奋,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我相信你与我同调,是为同道中人,赠书三册,望不嫌弃。】——这三本书这么好,怎么会嫌弃呢,简直不胜感激,正是她需要的资料书呢。
林雪君被夸得脸蛋红扑扑,读过对方的文字,也体会到一种茫茫人海中寻得知己的喜悦。
【……我在京屡读到草原上来的报告,称苜蓿等引进牧草种植效果总是不好。或不能杂交培育出耐寒耐旱度达标之品种,或种植后返青效果极差。因身体原因一直未能亲历草原跟进种植各个环节,从报告中数据和信息,总难想通具体问题出自何处。不知林雪君同志是否有来源于第一线种植环节的见解,可解我疑惑……
……盼望你的回信,一切保重。
——杜凤池】
林雪君捏着信沉思了许久,连衣秀玉喊她都没听到。
忽然一个念头想通,立即提笔回信,并将自己的想法做了简单描述:
草原上人缺乏耕种经验,许多牧民种地就是往土上洒些种子,赶牛羊在上面踩踏一番,拉些屎尿浇灌施肥,之后便专心游牧养牲畜,种下的田地就全靠天照看了。即便学着多一些正规种植方法,懂些浇水、拔杂草的道理,相比农耕经验丰富的农民来说还是差许多许多——这边既没有集体挖就的水渠,也没有针对各种专门植株的经验知识。
如果要将牧草种得像大平原上的麦子一样好,就需要专门专业的人才,脱产带队负责这份工作。
现在草原上还没办法落地到这一步呢。
缺人才,缺人力,困难重重。
信写完了,林雪君才想起去看对方留给她的地址和自我介绍,地址是农大学校,自我介绍是老师。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百度之类的,不能一键查询对方的各项情况。但从对方邮寄来的几本书的珍重程度来看,绝不是骗子。
林雪君细细将信放入信封,写上收件人寄件人地址,想了想又在给父亲的信里附了一句话,请父亲帮忙简单了解一下自己新笔友杜凤池的农大教师身份是否属实。
捧着两本珍贵书籍,林雪君喜欢得摸来摸去不舍放下,总觉得自己书架上没有任何一个位置能与它们的珍贵相匹配,恨不得做一个金柜子放它们。
后世图书馆里不允许借出,只能在馆内阅读的宝书,她现在居然获赠了两本诶。
不管杜凤池是不是骗子,这个书真的太贵重了。
如此想着,林雪君又在屋内踱步来踱步去。她实在没什么能回礼的,最后只得装了一包苹果干,和一小包珍贵的风干牛肉——这些都是不怕邮寄路长,不会坏掉,重量轻便于邮寄的礼物。
认真装包,用胶水粘好后又用绳带系紧,思索着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人的林雪君,还不知道‘凤池’来源于柳永的一句诗‘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杜川生的字。更不知道这位杜凤池老师,是她后世大学教学楼里高挂着的大照片里,那位畜牧行业真正的领军前辈:杜川生院士。
封好包,林雪君终于打开了最后一个包裹。
这个来自首都陌生地址的邮件原来是《科学探索报》的文章录用回函和‘稿费’,其间还有一封约稿信件,希望她后续能创作更多同等质量的专业文章。
靠着书架将《科学探索报》邮来的书籍放上书架,林雪君幸福地欣赏今天收获的‘礼物’,正觉得今天捕鱼消耗了大量体力,晚上又因信件邮包而心情愉悦,一定能睡个好觉,院外忽然传来人声。
糖豆才机警地竖着耳朵站直身体跑向门口,院门既被敲开。
孟天霞才走过去开门,一位中年大叔的大喊便传了进来:
“林兽医呢?林兽医,快来给看看吧,大牛不吃不喝,也不拉屎都一天了,肚子涨得跟大球似的,现在难受地嗷嗷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