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又一次道别
春天你为我们送鸡鸭,冬天我们为你送棉花。
毕力格老人去世, 全驻地的人都过来帮忙。
附近生产队能赶来的许多年轻人都顶着风雪赶来送别,在送葬之前,于驻地周围扎包暂留。
在林雪君一行人抵达的第二天, 来了意想不到的人。
公社陈社长带着草原局局长冯英同志来到了第六生产队, 大队长杭盖迎接了他们。
“不必客气,我们都是来给老人家送别的。”冯英依次与杭盖等人握手,直奔灵棚与老人道别。
在风雪中,冯英站了好久,不知在心里与毕力格老人回溯着怎样的过往。
直到冯英带来的草原局规划部主任田立业第4次过来催促冯英回屋暖和一下, 她才终于点点头, 朝老人遗体摘帽行礼。
进到土坯房里, 冯英与屋内每个人和气地絮语, 在大队长杭盖介绍到林雪君时, 冯英终于遇到了他们草原局的这位呼色赫公社特派专员。
“林同志,你好。”冯英坐在炕沿处, 与走过来的林雪君握手,又在主人家的招待下,一同踢掉鞋子坐到炕桌边。
冯英摘下帽子, 露出两鬓斑白的短发, 她接过主人家递过来的奶茶,喝了一口后连连称赞。
一群面对领导干部有些紧张的人终于在她故意为之的气氛中, 渐渐不再拘束。
冯英这才与林雪君闲谈起来,他们聊到各自眼中的毕力格老人,聊起春天呼盟草原抵抗住旱情与虫害时,毕力格老人打电话到草原局, 对林雪君的夸赞。
“老人家真的很高兴, 能看到战胜干旱和虫害后草原恢复生机, 能看到3年羊改1年羊后生产队日子变好,草原负载量降下来,未来全是希望。”冯英拉住林雪君的手,“今天来送别,我并不很悲伤。在这样的希望中睡过去,是我们所有上了年纪的人最好的离别方式。
“你是个好孩子,你给毕力格老人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谢谢冯局长。”林雪君悲伤的脸上终于显露出笑容。
“你每个月递交上来的文件我都有看,写优质牧草种植的,写不同牧草喂养效果的,写应对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应采取的牧草种植措施的,写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和退林为耕、退牧为耕的报告文章……我都看了。思路非常清晰,为许多基层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冯英说着说着,又忍不住聊起工作:
“草原局这边给你的反馈,你应该也收到了吧?”
“收到了,现在我们对于整个生态的理解,以及未来在各个方面的选择和道路,都还是模糊的。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林雪君答道。
砍树劈荒开垦草原改为农业用田,还是维持森林和草原生态,在做决策的时候,不止有‘是’和‘否’两个选择,还有无数细微的倾斜与权衡。
在未来几十年里,国家针对这方面的政策一直在改变,不断地调节,不断地因地制宜,不断地研究、探讨、学习,然后重新矫正决策。
这是任何国家都会遇到的困难,不止在草原、林业等相关,更是在各行各业、各方各面。
“是的,我们很多行为都要有理论基础,才敢大刀阔斧地去操作。不然就会畏畏缩缩,止步不前。针对草原和森林,没有小事。任何的决策如果有我们理论所未触及的点,都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灾难。就比如除虫害到底是用生物药剂还是化学药剂,这个决策中有一点点变量的加入,都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天壤之别。
“而我们最难探索的,就是哪些变量,会引发怎样的变化。”
冯英攥紧林雪君的手,叹息道:
“所以我们最缺的,不止是落实工作、干实事的人。更是你们这些有知识的好同志。
“整个草原局的行为,都要靠大脑来指挥,大脑需要知识,需要规划。
“你但凡有一点研究结果,都可以给我写信,我最喜欢读的就是研究员们的信件,和科学家们的新文章了。”
草原局的策略会受上级单位的影响,如果只是上面交代什么,下面就做什么,那或许还不至于太难。
但最了解草原的人,永远是他们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如果只听上级说什么,不去倾听草原的声音,那就不是最好的决策。
不止人民需要劳动标兵,上级领导干部们也需要。很多时候,智慧都是从人民中来。
林雪君认真听着冯英的话,脑中无数念头飞转。
她的确有很多知识,正慢慢记录在自己的本子里,考虑着逐步去落实。
可先落实什么,如何落实得有说服力,也是件不那么容易的事。
陈社长站在窗边与其他生产队的大队长一边抽烟一边聊天,时而聊到毕力格老人,时而聊到工作,时而聊到冬天这一场又一场的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