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3/8页)
“水渠啊。”
“近几年修的水渠,把山上的水引下来,那就可以灌溉土地了。”
“看那些梯田,全靠这些水渠灌溉,方便着呢。”
“那我们也能修水渠吧?”
这话说得是,他们也想自己修。
官府的人却道:“还不行。”
不行?
“李老爹最近忙得要死,你们等半个月,让他们过来指点。”
“到时候官府也会派人过来帮忙,放心吧。”
官府派人过来帮忙?
还指点他们修水渠?
一路走过去。
漂亮的梯田,银带般的水渠,让新来的百姓们看得目不暇接。
路上还碰到正在最后秋收的农户,他们大多都牵着耕牛,还有制作精良的农具,就连衣服看起来都更加鲜艳。
“你们这的人,都能买得起牛吗?”
“也不是,听刘同知说,如今不过六户一头牛。”
“其他多是租的。”
“哎,希望等到年底之前,能达到三户一头牛吧,那样纪知州一定会很高兴。”
六户人家。
就能有一头牛?
其他人家还租得起?
这是什么神仙地方?!
这样都不知足吗。
周围还有来往打招呼的人:“你家崽送去州学不?”
“送啊!”
“你家呢?”
“肯定送,女娃娃更要送!”
还能上学?
说话的这些人,看起来好像就是普通的农户?
走到指定的地方,地形地貌跟其他百姓差不多。
山下是水,山脚是未开耕的田地,山腰可以建村寨,最上面是林子。
这个山上已经有两个村寨,如今再多一个,也是绰绰有余。
所有人都被安置在这,隔壁两个村的村寨村长找人过来帮忙。
伐木会的人最为积极,他们伐木会一向乐于助人。
新来的百姓们,出发的时候心里很迷茫,到这之后同样觉得不安。
可一路走过来,那份不安竟然渐渐消失。
生活在这,一定会比之前还要好吧?
耕牛,农具,衣服,甚至还能上学。
真好啊。
他们安置下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但至少,不会被其他国家的人抢粮抢人吧?
这边的生活在继续,纪元则换上官服,坐到知州府里。
休息了几天时间,纪元也了解最近的情况。
镇南关没什么大事,就是本地越来越热闹了。
橡胶的需求明显增加。
宁安州加镇南关两个地方一起做橡胶,都有些供不应求。
看样子,整个天齐国都用上橡胶了吧。
宁安州情况有点不同。
主要是张将军过来征兵,引起一点动荡。
不过现在已经处理好了,宁安州如今驻扎了五千常备军队,以及八千民兵。
这些民兵多也是伐木会的人,动员他们非常简单。
宁安州的军事力量,也让本地治安变得愈发好,算是一道强有力的防御。
除此之外,就是宁安州往外的三条路了。
宁安州通往镇南关的官道,顶多再有半个月就能修好。
而往东往西的两条路,也都规划好了。
只等开年之后继续修,一切都在计划当中。
而宁安州的百姓们,对税收也有了认识。
这个认识,竟然是从官学开始的。
成人课堂上学时,官学的夫子们,详细讲了税收的作用,以及什么样的税收是合理的。
再加上如果没有税收,那天齐国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大家本就在逐步接受这件事。
这样有理有据的说法,也算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给吧。
不给不行的。
不给的话,道路没钱修,治安没办法,上学更是不要谈。
他们享受官府带来的好处,自然也要有点义务。
有些人总觉得普通百姓愚不可及,不用多讲道理。
事实上,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知识,他们也可能只靠本能行事,但大家都是人,这些道理他们都明白的。
只要愿意耐心讲,他们就会懂得其中原因。
纪元只觉得惊喜。
他本想着一靠发展,二靠读书,来解决这个问题。
没想到,发展他带回来了。
读书则根本不用他管,已经有人帮忙解决了。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纪元又拆开各地过来的书信。
这次的书信,明显比之前要多很多。
程教谕的不用讲,现在程教谕写得最勤,他知道程家其他人在这过得不错,也就放心了。
赵夫子,罗博士的身体也还好,让他不用担心。
其他人陆陆续续来信,要么是报平安,要么吐槽官场上的事。
李首辅的信件开头是例常问候,不过重点提了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