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神级操作
该怎么杀李渊呢?隋炀帝觉得事情有些难办。
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李渊乃是北周时期的老臣,位高权重,又掌握着很大势力,直接杀之,恐遭变故。
隋炀帝盯着天幕看了一会,忽然灵机一动:“来人,宣唐国公李渊,代表大隋出战!”
崖山海战多危险啊,最好让这厮直接死在副本里面!
……
大唐,贞观位面。
天幕降临之后,众人正争执,到底该派哪一名代表出战。
尽管这个时代,不论文德武功,都人才济济,但真正称得上军事最强者的,却并非任何将军,而是唐太宗本人。
天策上将,天可汗,帝国的开拓者。
然而,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何况是一国之君。
眼下情况未明,太宗陛下并不打算自己出战,他正在沉思,长孙无忌忽然上前一步:“臣有一计容秉。”
李世民:“辅机请讲。”
长孙无忌不慌不忙地说:“我观元人,纵横北境,于马背上得天下,那张弘范更是骑兵出身。而崖山,却在南方。”
李世民:“所以呢?”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试想当年赤壁之事,曹军因水土不服,战力大减。若我们派出药王孙思邈,给元军也来上一剂水土不服之药,趁对方大乱,则可一战胜之!”
李世民:“……”
能想出这种操作,只能说,不愧是长孙无忌,他为什么可以这么秀。
然而,这个主意乍一听十分异想天开,实际上居然还诡异地有几分道理。
毕竟,宋军的纸面人数是占优势的,只不过因为孤立无援,斗志全无罢了。
一旦元军内部出现问题,宋军就可以一鼓作气,趁虚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出奇制胜!
孙思邈眼下就在宫中,给长孙皇后看病,李世民当即传谕,请人过来商议。
……
同样在出战人选上剑走偏锋的,还有辽圣宗位面。
天幕降世的时候,承天太后萧绰正身披甲胄,怀抱长弓,独立在城头苍茫无垠的风烟中,凝眸远望。
落日裹挟着城头的金鼓画角,铁马冰河,峻烈地呼啸入漫天浩荡长风,又流照在她身上,更显得眉目间一派明湛锐利,冷光如雪。
这里是统和四年,大辽抗宋的前线,萧绰带着十四岁的辽圣宗一道御驾亲征。
这是她第一次上战场。
她亲自披甲作战,冲锋陷阵,率军取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于岐沟关大败宋军,斩首数万,溺毙无算,缴获盔甲辎重众多。
大辽将士们欢呼雀跃,带着满满的战利品归来,望着自家太后的目光更是如见神迹。
当然,有人开心就有人难过。
比如赵宋那边的高梁河车神赵光义,当他收到惨败的战报,心情自然是无比恶劣。
本来他打得一手好算盘,打算趁着辽景宗新丧,萧绰新近临朝听政,局势未稳,来个趁虚而入。
虽然他被辽景宗打得高梁河溃退千里,驾驶驴车一路飞奔,但萧绰一介女流,辽圣宗区区幼主,拿捏二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赵光义觉得自己又行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世上就是有萧绰这样一种人,才华横溢,什么都擅长。
她是大辽振翅九天的凤凰,若高居明堂,就注定要翻云覆雨,掌断生杀;若征战沙场,也一定会所向披靡,纵横万里。
岐沟关大捷只是一个开端,在未来的岁月中,赵光义将以血的代价,深深记住萧绰这个名字,并且畏之如虎。
天幕降世之后,萧绰立即召集辽圣宗、韩德让、耶律休哥等人商议此事:“各位以为如何?”
在这种场合,辽圣宗小少年一般很谦虚,直接进入了学习状态,安安静静地坐在他的位置上,拿出小本子,开始记录大佬们的发言。
耶律休哥望着天幕,神色中沁满冷意:“赵宋覆灭也值得救援?依我之见,不若随便派一个小兵应付一下。”
“不可”,萧绰却否决了这个提议,“皇叔祖且看,天幕称是蒙古人灭了宋——这蒙古是何来路,我们闻所未闻,亦不知彼时我大辽在何方,是存是亡,与这蒙古又有何干系。”
耶律休哥一怔:“殿下的意思是——”
“这对我大辽来说,是一次预知未来的机缘”,萧绰瞬息之间,就已经抓住了此事的关键。
她转向韩德让,缓缓道:“致尧,朕拟让你进入崖山,赵宋自然不必去帮,你却必须在短时间内记住从现在到崖山年代的所有史料,尤其是我大辽相关的历史,而后带回来告诉朕。”
如此一来,这南征伐宋之事,不就手到擒来了么?
耶律休哥恍然大悟:“殿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