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6/8页)

【南唐后主李煜】:其实,陈茜茜的武德还算可以,虽然肯定比不上宋祖陛下,但在历代定都我们南京的君王之中,也算第一流了。

【尚未想好年号的女帝秦良玉】:主要是前任有点坑,陈霸先军事能力很出众,就是太急着篡位,给陈茜茜留了一堆烂摊子。

【尚未想好年号的女帝秦良玉】:又是王琳之乱,又是上游未平,又是政令不出建康千里,只能操控区区三吴之地,不然陈茜茜还能再往江北打点。

【陈武帝陈霸先】:……

不是,这些人非得当着他面揭短吗?

……

岳飞见众人的话题越来越歪,已经开始讨论起了陈武帝是不是拉低了「武帝」组的下限,是不是该把「武帝」称号转赠给陈蒨,诸如此类。

他摇摇头,直接将弹幕屏蔽,而后召开所有的高级领袖们开会。

刘裕等人也通过视频,参与进了会议中。

岳飞直接开门见山:“依各位之见,我们接下来应当采取什么国策?请畅所欲言。当然,这个国策必须和我们根除世家沉疴的计划互相契合。”

陆秀夫拿了一块最近每天给小皇帝上课使用的小黑板,准备进行记录:“我觉得,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汉文化教育,此非一代之功,但长期以往,终要让我疆土之内人人皆是汉人,处处只闻汉语。”

岳飞赞同地点点头:“是的,我们的官方语言只能有一种,那就是汉文。”

所有的官名、道路名、公开榜文内容,一律使用汉语。

什么突厥语、蒙古语、金文、契丹文、西夏文、阿拉伯文,从此统统不作数。

至于那些听不懂汉文,却又在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往来当中,需要和他们沟通的怎么办?

难道不会学吗?

赶紧参加大宋官方举办的语言培训班!

岳飞觉得陆秀夫正是这方面的专家,当即就把重任交给了对方,配套的还有一系列措施,比如接下来逐步在境内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推行科举。

眼下,北境西疆的许多管理者都是被简单改造过的蒙古勋贵,这些人一来很识趣,都在使用汉语,二来刘宋帝国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填补岗位空缺。

所以在未来,随着科举逐步推进,即便是其他民族的学子也必须参与考试,不中就不能做官,这一批来自蒙古勋旧的势力会被逐渐替换掉。

蒙古世家也是世家啊,同样在必须打击的范围内!

另一个文天祥提出的措施,就是彻底推翻蒙元此前分封土地的做法,不给诸王以封地。

反正现在整个刘宋帝国的王室也没有什么其他人,正好趁机改了这个制度。

这样一来,既可以巩固中央集权,也可以避免像元朝灭亡这样,地方政权纷纷搞独立,诸王开始了大混战。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完整的以汉治汉、以夷治夷的行政系统,最早的一批有志于实务建设汉人进士也将被派遣到这些边疆地区搞汉化。

随着程度的不断深入,来日一个各族共治的盛世将颇为可期。

刘宋帝国施行了五都制,以北平大都为中都,建康为南都,乌兰巴托为北都,改名庆兴,西宁为西都,福州府为东都。

将政治经济中心分散在各处,有利于向周边辐射,增强对地方城镇的控制和管辖。

祥兴十三年,天子正式移都北平城,昭告天下,改元长宁。

每一个都城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又因为建康是本朝太祖陵所在之处,治所分外隆重。

这里十里春水濛濛,六朝烟雨如梦,和旁边的扬州城、江西的庐陵城,共称为江南胜地。

既有文人墨客的诗书风骨,也诞生了许多金戈铁马的豪情。文举和武举的众多杰出人才都从这里走出,许多都在朝中青云直上,又或者加入了军中奋战厮杀。

代表人物就是扬州人陈英。

此人作为大宋的第一批武举进士,又是张世杰从前的老部下,一路仕途顺风顺水,早在岳飞刚打下高丽的那一年,就已经升到了兵部二把手的位置。

努努力再往上升,来个世袭罔替的公侯爵位,还是挺有希望的。

百姓们也都各自安定下来,生活和乐,百业兴旺。

江南江北,千里万里,无数的城池在年年如故的春风中,褪去了烽火与灰烟的摧折和茫然,蜕变重生,恰如风中抽出嫩芽的柳条青枝,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城池无数,各有各的美丽和风采。

不愿透露姓名的好事者苏刘义,编写了一本《城池品评指南》,依照个人喜好,毫不公正地臧否评判各个城池的风光、美食、名人、人文历史等。

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众怒。

因为到了太平盛世,大量百姓闲得发慌,在农忙时节无所事事,纷纷拎着行囊,顺着品评指南到处游玩,誓要对苏刘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