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6/9页)
再加上他们从前就已经直捣黄龙,攻破过临安城一次了,对于那边的一切地理环境格局都无比熟悉。
当下,吕布带着水师从渤海之地南下,一路沿海入江,直取临安。
宋廷皇帝捧璧披素,出城归降,标志着这个延续三百年政权的彻底覆灭。
吕布入城时,城中百姓夹道欢呼,迎接这位从蒙古帝国中崛起、统御四海的汉人英雄。
他令下属严明纪律,不得侵犯百姓,不得四处劫掠,另派王坚等人清点宫中的祭礼、书籍、典章、礼乐等物,择日送往南都。
吕布选择了建康城作为南都,而不是临安。
一来觉得临安这个名字有些晦气,临时的安稳,听起来就不长久,有种国运难永、苟且偷安的意思;二来建康是虎踞龙盘重地,依傍江淮天险,容易设兵据守,也方便和四面八方航运通行。
反正建康的皇宫建筑群都是现成的,当年宋廷南渡就准备将这里作为临时行都的,一切设施俱在,只需要搬入其中就好了。
吕布特意在入城后进行了祭祀,重点祭祀了岳王庙,礼尽虔诚。
消息传往四面八方,驻军扬州城的李庭芝十分认可地点了点头,于数日后率兵来投,结束了独立王国的割据状态,愿为新的汉人王朝效命。
别误会,这真的不是因为吕布祭祀了他祖师岳飞,表明了一种态度,他只是单纯地欣赏并认可吕布而已!
文山军与汉军,各有书信传递到此,定下了总共日期。
另一面,当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还在争论吕布先去攻打了宋廷,下一步究竟要打哪里的时候,浑然不觉,已经大难临头。
陆秀夫自川地东征,沿江而下,张世杰从涪州南行,扼守险地,预防变故,文天祥从福州出发,大举引兵合攻,三方会师在荆襄之地。
忽必烈纵有惊天动地的军事才能,面对阿里不哥这种泼才,而且又掌握了所有的军权和行事权,也是半点都使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地盘进一步收缩。
到最后,他终于决定拼死一搏,孤身刺杀阿里不哥时,却已经太迟太迟了。
吕布大军如有神助,一路翻山越岭,以不可思议的神速出现在他们面前,居然就这样一举洞开了城门,将二人,并以下若干重要将领、文武官员活捉。
吕布:我会告诉你这区区一个简单的进攻小技巧,被公台融合了反间计、连环计、舆论操作、地道战、火药攻势等十余个计谋?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这两个倒霉蛋不死,简直天理难容!
行刑的地点设立在南都建康城,恰好是新春佳节,也算是来点血溅三尺的开门「红」,血红色也是红嘛,让大家新的一年沾沾喜气。
百姓们轰然叫好,蒙古连年入侵,不知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凄惨而终,如今罪魁祸首终于伏诛,他们的家人在天上可以瞑目了!
吕布的威望,随着这一场战斗的落幕,天下再度一统,来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行刑当日,忽必烈、阿里不哥,以及一众下属都被押送着绕城门三圈,又走过了城中每一处主干道,充分经受臭鸡蛋、硬石子、泔水桶等民间之物的洗礼。
观众们:“……”
多损呐,太损了,这还没上路,人都馊了吧!
砍头先从那些小啰啰开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作为重头戏,自然是放在了最后。
张弘范身为唯一一个曾在两方阵营中效命、并且一直活到了现在的二五仔,第一个进行处死。
由于吕布曾对他下过必杀令,行刑官倒也没有立即开始,而是在等着自家陛下前来观礼。
所有人也都在等待着。
张弘范满身是血,狼狈不堪,在生命的最后时节,最后一次望向眼前的无边人海,捕捉到了每一张面容上的愤怒、憎恶与痛快之色,心中已然麻木。
直到在某一个瞬间,他忽然看到了一张脸——
文山军和汉军的许多人,都选择了归顺吕宋政权。
为数不多的部分人原本就志不在此,只想着回去编书教学,只是因为民族危亡、生民动乱,才不得已选择出山。如今天下即将太平,他们自然就打算回故乡去。
比如邓剡,他准备看完这场行刑就走。
小张珪被老师牵着手,懵懂地看着眼前这一幕,隔了好远一段距离,他觉得高台上的人有点儿眼熟。
到底在哪里见过呢——
他还太小了,之前那些血与火的创伤记忆早已尽数模糊,这也是一种人脑自发的保护机制。
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座大房子里,然后忽然火光冲天,很多的人在尖叫,在受伤,在流血,刀剑迎头向他斩了下来……
小团子忽然害怕起来,猛地打了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