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4/6页)
由于他一心想弥补谢灵运,补回缺失多年的时光,最后在他的盛情邀请之下,祝音台也跟他们一同上了路。
祝音台不知自己已经掉了马甲,依旧一丝不苟地维持着祝家郎君的人设:“小生祝音台,字晚春,上虞祝氏人。”
谢灵运微笑道:“谢灵运,号康乐,陈郡谢氏人。”
趁他未曾发觉,谢尚默不作声地抹了抹眼泪。
王维也礼貌地做了回应:“王维,字摩诘,太原王氏人。”
谢尚听到此处略有些惊讶,复又对他友善地笑了笑:“王绥夫人正住在东山,想来你们彼此熟识。”
王绥是谢朗的母亲,也是谢安二哥谢据的夫人,因谢据早逝,她就带着孩子一同搬到了东山。
王维:“……”
不,他并不认识,这是他隔了多少倍、远了又远的祖宗!
谢灵运坐上了前往东山的车,见无甚大事,就重新打开了天幕。
“太白和子建那边一切还好,玄晖那边……玄晖那边,嗯???”
谢灵运看上一会,震惊得语气都变了调。
王维望向天幕,不禁也陷入了沉默。
……
数百里外的建康城。
这一年,桓温升任安西将军,即将出镇荆州刺史,在那里开府。
这也是他正式崛起的第一个重要节点。
次年,他就将集结大军前往西蜀,剿灭盘踞当地数十年之久的成汉李氏政权,从此声威大震,一步步金紫加身,权倾朝野。
这次伐蜀,桓温也是去进货了一大批的八卦素材回来,譬如著名的「诸葛武侯小吏」、「姜维日月幽而复明遗书」,还有「我见犹怜」的故事。
不过,桓温现在实力还比较弱小,因此决定在前往荆州开府之前,留驻建康城数月,向各大世家门阀发放请帖,扩充实力,收纳人才。
信件发了很多,回应者却是为数无几,寥若晨星。
没办法,这个时候众人都不大看得起桓温。
一来,桓氏是当年在高平陵政变后被司马懿斩杀的罪臣后裔,身份低微,压根挤不进世家行列;
至于后来声名高峻、在朝中翻云覆雨的龙亢桓氏,那都是桓温当政中枢以后的事了。
二来,桓温是掌兵起家,似乎天生就比清谈优游的名士们身份低了一截。
他虽弱冠雄姿,雄豪逸气,但谁在乎呢,完全不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流审美,大家喜欢的是从容闲雅、风致雅量的清逸之士。
名士标杆、清谈之王刘惔,见桓温夜雪戎装出猎,直接就是一套「老贼你去哪」的嘲讽送上,并数次指指点点桓温投身行伍,不登大雅之堂。
虽说陈郡谢氏并无此等偏见,甚至族中也有掌兵的传统,但并非每个世家子弟都是谢安、谢尚。
所以,桓温最近过得挺不如意的,发了一大堆请帖出去,邀请别人入他府中,犹如泥牛入海,压根没半点音讯。
有些礼貌之人还简短地回了一下,更多却是不闻不问,随手搁置在一边,蔑视之情溢于言表。
至于陈郡谢氏,谢尚收到了邀请函,他作为镇西将军、扬州刺史,无比位高权重,桓温自然不可能没有眼色地让他给自己打工。
所以,这封请帖是给陈郡谢氏其他未入仕之人的。
谢尚知道自家弟弟谢安心怀隐逸,颇具林泉之思,并无入世的志向,故而直接打算帮谢安回绝,客客气气地写了一封回信。
正打算寄出去,结果在庙会上被谢灵运这么一闹,早将信的事忘到了天边去。
桓温在这里等了许久,仅来了大猫小猫两三只,可以说是门可罗雀,场景凄凉。
饶是他一贯英气飒爽,也忍不住怒火上涌,伸手在桌子上重重一击,当即不准备再耽搁,收拾行装启程向荆州。
刚出了桓府门,竟有下人匆匆追上来报称:“陈郡谢氏之人到来。”
“将人请过来”,桓温勒马停住,立即容色稍敛,转怒为喜。
他肃然地整理了一番衣冠,想想又觉得不妥,策马“也罢,本将亲自出去迎接。”
此刻,谢脁正站在空荡荡的桓府门外,一脸迷茫。
他一进副本就到了这个地方,桓温家乃是临时在建康城安置的一处住所,既未挂牌,也没贴家徽,让他根本猜不到此处所住的是谁。
长风吹裹霜雪,掠动衣裾,将他冰潭般清丽的仪容雕琢成泠泠寒玉。
小月亮端起镜头,带着一点迷糊的表情,问视频那端的刘裕:“外祖爷爷,我究竟是到了什么地方呀。”
刘裕完全没在意,管他什么副本参赛成绩好不好,孩子进去玩得开心就行,这就已经起到了团建旅行的作用。
“什么地方都不重要”,他一派和颜悦色地说,“天色已晚,你先找个馆驿住下,吃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