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3/6页)
自身边经过时,慕容绍宗忽而轻声唤出了他的小字,就如少年时那般:“明月。”
斛律光挺拔的背影一动不动,没有回头。
“你若还想生还怀朔城,莫再作困兽之斗”,他说。
……
慕容绍宗来营中负荆请罪,扑通一声跪地,说自己因为私情,放走了敌方大将。
辛弃疾给他披上衣服,扶人起身,宽言抚慰,说了几番后慕容绍宗终于神色稍霁,颇为感激地点点头。
小老虎坐在一旁烤火,见他竟然还有力气在大冷天折腾一出请罪,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哆嗦,终于忍不住问:“你一点都不冷吗?这些齐人也不知道冷?怎么还能半夜跑出来袭营啊!”
韦孝宽竖起耳朵倾听,他也很好奇。
慕容绍宗一怔,旋即解释道:“斛律光的部下都是当年的六镇之人,我的亲兵亦然,我们早已习惯了这般寒冷的天气。”
所谓六镇,就是北魏最早围绕在平城以北的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六个军镇,也是最早的北魏精锐所驻扎处,地位非凡。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旧都平城也就随之荒废了下来。
旧贵族们对此事很不满,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平城以北的凉爽天气,根本无法适应洛阳的盛夏。
所以,有一年太子元恂就跑回旧都过夏天,孝文帝勃然大怒,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进行改革,自然不允许自己的太子拖后腿,最终将太子囚禁一段时间后,以谋逆罪赐死,年仅十五岁。
小老虎:“……”
本来不觉得有什么,可是这几天被邺城的冰天雪地一冻,忽然就无比理解元恂了呢。
反正随着平城的凋零,六镇地处荒寒,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变成了罪人流放之所,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边民们实在活不下去,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等人就在这个时间节点趁势而起,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小老虎听到这里仍是稀里糊涂,悄悄拉住辛弃疾问:“我以为这些六镇民早就死了,居然还存活下来了第二代、第三代?”
辛弃疾若有所思:“可能是因为《北齐书》散佚过多,此事不载。”
他也没看过《北齐书》全文,因为北齐书在他的年代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出自李百药本人之手,其他都是从《北史》中照抄补上。
慕容绍宗自觉请罪完毕,心事已了,心满意足地离开。
辛弃疾望着他的背影,从袖中摸出陈蒨的诏书。
上面除了说些“一切事务幼安自决,无须请示”之类的话,就是对于战事发展的预断:“慕容绍宗与齐对决,必顾念旧情,无须制止,彼方必遭其害。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与如今的局势发展相比,可谓分毫不差。
……
斛律光回城后,遭到了齐军的强烈怀疑与抨击。
原因无他,许多人都在城头远远看见了慕容绍宗与他说话之后,将他放了回来,斛律光一点伤都没有,谁知道他是不是被策反了呢。
斛律光深感气愤,满腔怒火地拔出了利剑,准备处理掉传播流言的人,好在这个时候段韶赶了过来。
段韶自然永远会相信他,所以用自己的威信压下了所有的一切。
守军们退散开来,回归岗位,不再议论纷纷,可是心中的疑虑却仿佛斜阳下的阴影般开始疯狂增长。
最终,甚至连段韶都被捎带着怀疑上了。
理性告诉他们,自己本不该在这个紧要关头怀疑北齐最忠诚的良将。
这世上谁都会背叛北齐,唯有段韶与斛律光不会,他们是北齐的见证者与建立者,是这个国家并肩辉耀至最后一刻的双子星,将为北齐战至最后一刻,流尽最后一滴血。
然而,然而,在经历了漫长的围城和失败之后,所有人的意志都已经濒临崩溃。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失去所有希望之后,依旧能坦然无惧、始终如一地走向最后的结局。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
迎着刽子手的刀锋引导成一快,和长年累月迎着刀风剑雨坚守,竖立最后的家国旗帜,二者都是英雄,可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前一种要远远比后一种容易。
何况怎么样都是死,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北齐的王廷已经倒下,如今的邺城中就是最后仅剩的齐人了。
那么,城池早一刻晚一刻破灭,又有什么关系呢。
守军们已经没有了继续坚守下去的意志,只想着开城出击,在极尽绚烂的爆发后,迎来自己的死亡。
于是,他们最终选择了兵变,挟持段韶与斛律光打开城门,不讲究任何兵法,也没有任何战术,就这样前赴后继,坦坦荡荡地冲入了敌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