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线索(第3/3页)
“嗯,他们说什么了?”范长安问道。
“听他们的意思是,要稳一稳!”
“稳一稳,什么意思?”
“照贫道看,这些河北人说的稳一稳不过是个托辞!”道人冷笑道:“他们实际上是怕了,想要抽身!”
“怕了?抽身?”范长安笑了笑:“他们想怎么个抽身法?做出这等事情还怎么抽身?”
“是呀!”道人笑道:“所以说他们首鼠两端嘛!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在王文佐手下,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当上河北的刺史,除非王文佐和朝廷彻底撕破脸,两边打起来,他们才有机会翻身。可他们又怕王文佐怕的要死,一次刺杀刘培吉不成,就吓得想要抽身,真是一群鼠辈!”
“怕王文佐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底下不怕这个人的还真不多,知道害怕至少说明他们不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蠢物!”范长安笑了笑:“这样吧,你回去告诉他们,既然他们不想做了也可以,那大家就各自抽身,把痕迹清理干净,等待下次合适的机会再合作!”
“范公,就这么轻松的放那些家伙走了?”道人一听急了:“他们可是有不少把柄在我们手上,只要随便抛出去一点,他们不死也要脱层皮!”
“李贤侄,预先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你总该明白吧!”范长安笑道:“有些事情是勉强不来的,你能逼着他们一起做大事吗?硬来反倒有害。你放心,这些河北人回去后肯定还会来的!”
“范公您怎么知道?”道人问道。
“很简单,这些河北人为何会暗中刺杀刘培吉,说到底就是对王文佐不满嘛!你觉得他们这次抽手后,王文佐就会改弦易张,让他们满意吗?当然不会,王文佐这种人行事何等果决!既然不满存在,他们抽手只是因为害怕,他们会怕一时还是会怕一世?会不会再次因为不满而铤而走险呢?”
第X章 对一个讨论区书友的回复
刚才看到讨论区里面一个书友的回复,说我这本书是主角的带着棒子打大唐云云,立根不正云云。
就这个问题,我想说几句。首先,高句丽和百济虽然地理上在朝鲜半岛有大片土地,但唐军在将其消灭后,大部分中上层民众都被迁徙到大唐境内了,所以他们不是棒子,而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至于新罗人,看过书的读者都知道,主角的军队中没多少新罗人。
其次,现代民族国家是近现代的产物,在古代东亚地区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盛行的是大一统体系,即中国——藩属国体系。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在当时都是以古代中国为核心的大一统体系的一部分。比如倭五王就曾经派使者前往南朝刘宋求取官职封印,并得到了安东将军、倭国王。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
高句丽,新罗,百济也曾经获得了中国各朝代给与的官职,爵位,封号。这都证明了,在当时人的眼里,古代中国与这些边境政权之间存在着一种上下级从属关系。当然,这种从属关系会随着双方实力对比,距离远近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王文佐作为唐将将其征服,将其纳入安东都护府之后,更是确定无疑了。在这种观念下,是不会有谭其壤那种色块地图的,那是现代人才有的看法,古代人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臣服程度的区别,没对等国家在这种从属关系确定后,无论是百济人,倭人,高句丽人,他们加入唐军,都会被视为唐军的一部分,即番将,这种情况在古代军队中很普遍。他们的任何行动,也只会被视为一次边军参与帝国高层内斗,而非异国入侵。
附带说一句,既要普世帝国的领土和荣耀,又要民族国家的纯洁一致,这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毕竟最后保卫大唐的还是一群沙陀人呢。
附带多说一句,刘备临死前作诫子书,让儿子读《汉书》,《礼记》,说可以益智。历史小说虽然没法和史书相比,但至少不要越读越蠢吧?知晓过往,才能过好现在,前瞻未来。希望大家能从韦伯的书里面获得一点益处,而不是就爽一把,爽完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