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评分(第2/6页)

要是有实验室就好了,孟秋脑子里闪过这个想法。

电池没法换,只能还用现在的,数量上,最多减少两节。

那就在电路和元件上下功夫吧!

“咕噜咕噜……”

肚子里发出嗡鸣声,孟秋才想起来饭还没有吃,她急急忙忙跑下去,饭已经凉了。没有微波炉,也没有电磁炉,只是热个饭,烧火太麻烦了,孟秋干脆拿热水泡了将就着吃了。

包子她没吃,放在一个干净的碗里,用盘子盖上,脸盆里倒上半盆凉水,将碗放进去冰着。

天气还不算热,包子留两天应该不会坏。今天的包子馅有油渣,据说不常见,反正她今天去打饭的时候,食堂的同志都说一人最多只能买两个。

她想留着等季二哥回来,她俩一人一个,刚刚好,不吃独食。

吃完饭,将饭盒洗干净,孟秋又急急忙忙地上楼。

距离挑战赛结束的时间没有多久了,她得尽快完成。

之前做好的那台收音机又被她拆了,内部的元件,能去的去,能替换的替换,精简了一切可以精简的地方,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较原版有明显的变化。

测算了一下,体积减小了三分之一,重量减轻近一半。

但和后世巴掌大的收音机相比,整体看起来,还是稍显笨重。

孟秋不太满意,可电路板的大小摆在那儿,再缩小都塞不进去了,只能暂时作罢。

除此以外,第二个改进方向,增加功能。

收音机上能增加什么功能呢?想想也只有录音了。

收录一体机是存在的。

在收音机原有的结构上,增加录放音电路、频率补偿电路,内部再增加一些录放音及其相关设备,比如传声器、磁头、机芯……

很多孟秋当前都没有,她不得不再次联系远在省城的国庆同志。

上次见面,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无线电厂是有电话的,他家所在的街道也有。国庆同志说,街道会有专门的人接电话,然后吼一嗓子,谁谁谁的电话。要是他不在家也不要紧,等他回家,就给她拨回来。

驻地也有电话。

幸好如此,不然她只能再跑几趟省城了。

在国庆同志的远程帮助下,收录一体功能成功实现,只是最后的成品有些一言难尽。

体积忒大。

如果说便捷版收音机勉强可以手持,那么这台收录机就需要用搬的。

只它一个,就占据了孟秋桌面一大半的位置。

且为了播放得更清楚,不得不增加一个喇叭。左右各一个喇叭伸在外面,都不能用简陋来形容了,称得上一个“丑”字。

孟秋捂脸。

现在还没有装外壳,等外壳装上,把那些杂七杂八的塞进去,应该会好看一点,但那个时候,就更重了。

总的来说,收音、录音,没问题,就是只适合摆在家里使用,很不方便携带。

孟秋看看便捷版的,再看看收录机版的,忍不住叹气,这两个怎么就不能综合一下呢?

要是有集成电路就好了,体积太大?重量太重?都不是问题。

集成电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带来了电子产品工艺技术的革命,让人类社会更快地由电气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在集成电路出现之前,电子设备用的基本上都是电路板。

这两者的差别,通俗地解释就是,电子设备内部需要很多元件,电路板就是这些元件排列组合安在上面。而集成电路是改变硅片的特性,让其具有电路的功能,直接在一个硅片上制造成百上千个元件。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起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甚至可以包含几百万个晶体管。

而孟秋做的这台收录机内部所有的元件才不过几百个。

也就是说,如果有集成电路,一个硅片便能解决所有电路,别说再缩减一半的体重,就是做出来像后世那样巴掌大小的随身收音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现在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水平,但据她所知,六十年代初期,他们国家就已经可以做出包含几十个元件的硅片了。

现在都已经七零年了,距离第一个集成电路硅片诞生至少都有五年了。

五年时间,集成电路技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华国的一些重要机器说不定都用上了。

云川省无线电厂作为省级大厂,应该也有这个技术吧?

“什么?集成电路?那是什么?”余国庆挠头,一头雾水。

孟秋疑惑,他家里人都在厂里,他对无线电这么感兴趣,不可能没听过啊,难道没有?

她皱了皱眉,预感不太好,大致解释了一遍集成电路的概念。

“几十上百个元件在一个晶体管上?真的能做到?”余国庆满脸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