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飞鹰系列

无人机项目逐渐走上正轨,有了装甲车项目的经验,主导一个项目组,孟秋也算是驾轻就熟了。

项目组之前没有和她共事过的人本来还想像不出来她当组长的样子,经过这段时间,对她这个组长心悦诚服。

有些人,或许天生就具有领导力,也天生就能给人带来信心。

刚开始了解过这个项目,他们心里还认为难度太大。但现在却觉得,在组长的带领下,未必不能实现。

无人机项目按照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四大组:动力、控制、机体以及信息采集。

首先是机体,包括两部分,结构设计以及机体材料,由顾鹤年和林亦寒负责,两人一个动手能力超强,一个是学材料的,刚好。

其次是控制部分,孟秋自己负责,这一部分涉及到无线电遥控、计算机处理,人数最多,除了如陈绍英这样研究无线电的,还有胡晓梅等人。

然后就是动力和信息采集组了,也都按照各自所擅长的来分配。

项目正式开始的第一件事不是设计图纸,也不是计算数据,而是培训。

无他,孟秋发现大家对无人机的认识还是太少了。大概是因为他们所没有过飞机相关项目。

孟秋觉得这样不太好,都不清楚无人机,那不是盲人摸象吗?先对项目有个整体的认识,知道他们要做的是什么,才能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做。

所以,来培训吧,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共三部分内容,分别讲无人机的构成、飞行原理以及系统组成。首先是无人机的基本构成……”

这场培训一开始只是他们本组的人听,后来沈教授听说小徒弟在给组里的人上课,拎着茶杯,背着手,慢悠悠地晃过去。

“不用管我。”沈教授在会议室挑了个后面的位置坐下,“我是来旁听的。”

结果研究所里的其他教授听说了,也跑过来了。他们起先凑热闹的心思居多,可听着听着吧,嘿,认真了。

这个培训里面讲到的有些东西很新颖,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都是干货!

无人机项目组的人本来听得还很欢乐,一回头,看到后面坐了一排教授,自家老师/主任就在其中,龇着的大牙瞬间收了回去。

教授们听就听吧,还时常提问,然后,他们就看到,教授们和组长就某个问题深入探讨起来。

唉,头皮发麻,如坐针毡,所以……教授、组长,你们能不能说慢一点?

教授们的到来引发了一波听课热潮,一部分是教授们听完课,觉得值得一听,回去后叫自己的学生们下次记得去听;还有一部分则是其他人看到这个状况,心里好奇,那么多教授都去听,这个培训到底讲了什么。

于是乎,再一次上课,孟秋简直怀疑自己走错了场地。

她瞪着眼睛,看着这挤得满满当当的会议室,不敢相信地退了两步,扭头看向门框上的门牌号。

没错啊,是这个会议室啊?

可是……谁能告诉她,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孟秋擦了擦汗,走进去,会议室里的大家喊道:“孟组长,我们都是来听课的!”

那也太多人了吧?

沈教授悠哉游哉地走过来,一看,嚯,都坐满了,连他都没位置了。

沈教授大手一挥:“走,换个更大的场地去!”

片刻之后,大家移步大厅。

研究所当初建造时工期比较赶,除了必须的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并不多,其他的也大不到哪儿去。

只有一楼大厅最宽敞了,大家自己带个凳子,往一块一坐得了。就跟他们以往所里开大会似的。

大家还有闲心说笑,当事人孟秋紧张得直扣手:“老师,是不是太夸张了?”

沈教授捧着茶杯,说:“哪里夸张了?这说明你讲得好,大家都对你讲的内容感兴趣!”

这事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类似的活动完全可以常规化,一周一次不行,那就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一次。

搞研究也不能一直埋头苦做,还是要多交流。各个学科,各个人,不同的想法,在一块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保持思维的活跃性。

孟秋一开始很紧张,尤其是面对下面乌压压的人头,压力山大。本来只是打算简单讲一讲,现在不行了,总感觉不讲点干货是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一个人一分钟,这么多人,岂不是浪费了研究所几百分钟?

孟秋把肚子里的那点东西都掏出来了,为了有东西可讲,晚上回去就进系统里抱佛脚。讲到最后,都从无人机不知道引申到哪儿去了。

就这么,原定三天的培训,讲着讲着,变成了一周。

第七天大家还意犹未尽,孟秋摊手:“没了,真没了,我也是现学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