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遥望幸福(第3/5页)

身在其中的我因为当时年纪小,已经不太记得这样漫长又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了,好像有一年开始,不知不觉就从土楼里搬进了新房,等突然意识到的时候再回顾才发现,新的村子和老的村子已经是两个世界了。

那时候才理解到外媒曾对我们报道的那句:“自2015年起,中国投入超800亿美元用于……”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

其实又何止是从2015年开始呢?我们一直都在路上,从开放、先富带动后富的东西协作,哪一步不是扎扎实实在朝富民强兵这个目标迈进呢?一步一个脚印,才终于走到了今天。

闽地从1996年起,与宁夏已经执行东西对口协作十七年了,我还记得工作的第一年,单位里逢年过节采购的员工礼品,都是宁夏特产。

所以这条路,又何止十几年?

劈山修路、重建房屋、新修水利、创办学校、创造一切适用于当地的工作机会与特色产业,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翻山越岭拜访每一家困于贫穷的人家,为他们能过上好日子绞尽脑汁、倾尽心力。

有那样一个人,毕业于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北师大,还是硕士,却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她也是那个村子第一位女书记,为村民通电通水通路,带乡民种植砂糖橘创收,自己却牺牲在返乡的洪水中,只有30岁。

还有夫妻二人同样投身在这个事业之中,新婚不久便又回到工作岗位,在拜访贫困户的路上落水牺牲,那时,那位妻子的肚子里还有两个月的孩子。

牺牲时,夫妻俩都不到三十岁。

像他们一样的牺牲在征途中的,还有一千多人。

建国时,我们曾经对全国人民许下共同富裕的宏愿,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以为这是一句空话,却只有我们当了真,认认真真在践行,几十年的时间、800亿美元的财政还有1800名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的性命,最终根除了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横亘了数千年的极端贫困。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对于本身就在金字塔顶端俯瞰众生的人来说毫无意义,但对于我们这些被华夏和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义无反顾从悬崖峭壁边缘拉扯回来的人来说,便是切身体会。

所以我很希望每个在看我直播、还是学生的弟弟妹妹们,都不要荒废自己的青春,不管读不读得出成果,尽力去试一试,这样日后才不会后悔。

哎又扯远了!我这跳跃性思维以前读书的时候就吃过亏,因为老师根本就看不透我的逻辑……可能我就没有这个玩意儿。

我们还是说回石油吧!】

但历朝历代之人,已被先前林菱的一番话震动非常,已经都快忘了石油的事情了,几乎都在喃喃自语:“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不可能……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呢!”

贫困,原来是……可以消除吗?

从秦到清,哪个朝代的帝王不苦苦挣扎,没有因民穷而困苦过呢?

先前听林菱说起兵役时得知,后世可有十几亿人口,十几亿人口,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人要吃饭,竟也能消除贫困吗?

那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虽不知后世“工作者”是几品,但……牺牲的是一千八百人啊!

秦,嬴政神色严肃地听着这仿佛异想天开的事,后人竟然做到了,共同富裕?有这念头并不稀奇,农家就曾提出“并耕而食”,道家提出“小国寡民”,儒家提出“天下大同”,这些学说之核心,与共同富裕无甚差别,只不过这些理想都没能实现。

而且……后世说的那些脱贫之策也与《管子》提出:“修饥馑,救灾害,振罢露,则国家定”,似乎在隔着两千年的光阴遥相呼应。

但这些都是圣人之梦啊,梦之所以为梦,便是因其浮于空中难以落地,又怎能实现呢?

最让嬴政感到一阵哀意的是——似乎他没有看到法家的身影。

法家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吗?

不!嬴政眼眸重新坚定起来,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这是大秦根基,后世与大秦不同。

明,永乐朝。

最为缺人才的永乐帝,对待无视他政令杀俘多次的将领都舍不得杀,自己那么大年纪了还得为大明江山、子孙后人征战四方,他简直心疼得心都在抽抽。

“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那是一千八百人!”永乐帝真替后世朝廷心疼啊!而且这些都是干吏,不顾生死忠于国家,可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无用文人,永乐帝喃喃道:“后世培养出一个能干的官吏又要耗费多少年呢?为了庶民百姓,如此不计代价……”

永乐帝比你不知道最好的大学究竟有多好,也不知何为硕士,但他深知在大明,即便是一个小富之家要供养出一个秀才、一个举人都可能倾家荡产,又何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