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吃瓜群众(第4/6页)

后世男女能够一同读书的背后是一个富足强盛的国家!是后世有充足的粮食供养那么多读书人!嬴政终于思考到了这事情的关键:是了,后世拥有了亩产极高的杂交稻,因此不需要那么多田地也可以养活天下的百姓,就能养活那么多不事生产的读书人了。

大秦……还做不到。

嬴政有些遗憾,却不气馁。

他瞭望咸阳宫外明朗的天,手中紧紧握住了身侧的剑柄,犹如紧握天下权柄。

仙迹曾说沙丘是他与大秦的落幕,但如今……嬴政傲然地想,这喷薄而出的红日才是未来的大秦!

他有了牛蛙道长之仙法,林娘子也已将杂交水稻的原理给了他,回头他将农学子弟都叫来观看,务必让他们参透其中奥秘,有朝一日,大秦定能如后世一般,人人面色红润,再无饥馑。

诸朝在沉思时,林菱扫码付了钱,拎着一篮子的菜骑车回家。

她回去的时候爷爷还没起来,她赶紧进了厨房,把支架固定在灶台旁边,就开始捣腾做早饭。

而林菱家的厨房又一次打破了古人们对“灶房”的想象。

好干净!好亮堂啊!

怎么会有那么大一扇透明的琉璃窗!

那该费多少银子啊?

那糊窗子的绿纱也不知什么材质?

看着如此轻薄,却还能维持这般挺括,糊得真好啊!

林菱家虽然是老房子,但林爷爷爱干净,家里陈旧却都收拾得很整洁,林家的厨房在一楼,进门后就能看到,厨房地面铺了橙黄色老式小花砖,左手边就是一个砖制烧煤炭的土灶台,外面贴了牡丹花的老瓷砖,上头有两个灶眼,一个眼架着口铁锅,另一个眼上架着不锈钢蒸笼,旁边还带热水箱,煮饭时能直接从水箱里舀热水使用,很省煤。

灶台旁边还带着个不锈钢的水池,上头是个生锈的绿漆水龙头,对面则是一个带绿纱门的木质碗柜,底下放锅,上头放碗筷。

碗柜旁边是个已经用得外表都泛黄的老式单门冰箱。

正中间是个圆形木餐桌,两条与餐桌同料的木质长凳。

而目之所及的墙面上几乎都贴满了瓷砖。

林菱把挂在墙上的菜板取下来,就见直播间里进来好几个新人:

【云悉:好早的直播间,咦?你们墙上都贴瓷砖的嘛?】

【齐司礼的狗:楼上,你们不贴嘛?】

【云悉:不贴!瓷砖上墙很奇怪啊!】

林菱对平台给流量的时间有点看不懂,她看了眼自己的厨房,她看习惯了倒没注意到这个,于是解释道:

【我记得我爷爷说,贴瓷砖比较好打理,毕竟我们这边潮湿嘛,春天回南天是真的难受,那个水哗啦啦的淌,如果是腻子墙很容易发霉,瓷砖用拖把来擦打扫很方便。】

【熙:这个灶台真是童年记忆了,我爷爷家也有一个。】

林菱一边准备一边和网友聊天。

【对呀,我们这个灶台也用了很久了,但真的很结实耐用。】

秦朝,嬴政也目不转睛地看着。

秦时的炊具,庶民黔首们使用的大多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而灶台也大多是地灶、砖灶、石灶,灶膛里放着柴草,食用的碗盘也较为粗糙。而秦朝的皇室与贵族则使用了胎体轻薄、雕刻精细的青铜器皿,也出现了台式的灶。

但秦朝的烹饪方式还是处在粗放的火炙、石燔、蒸煮的时候,并没有炒菜,菜品也比较单一。

因此,嬴政看着格外稀奇。

这样高度、连体的灶台他们也能做啊!

看着的确很方便。

不过那个大大的圆形铁锅?是什么?

这个疑问也在汉朝人心中冒了出来,他们已经出现了用煤炭烧火的“铁炭炉”,还有铁制的锅釜、并排的烟囱孔,但还没有这样圆底的铁锅。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以管窥豹,对长孙皇后叹道:“百姓是否富足,从一小小的灶房便可见一般啊!”

林菱家的厨房只是普通百姓的投影,她家的厨房显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但却代表了大多数。

唐朝的庶民之家乃至豪强富户,灶房中贴砖铺瓦的都不多,更别提当中那口圆底大铁锅!

长孙皇后也感慨点点头:“是啊,那样富足的世道真是令人神往,不过林小娘子家中那口圆底锅,与咱们大唐的铁釜倒是极为相似。”

唐朝已出现了炒菜和锅,平民大多使用石锅,唯有贵族家中才有“铁釜”,不过大唐虽然有了炒菜,但因铁锅制作技术不大成熟,以及油膏过于昂贵,能炒制的食物大多也还没传入,这炒菜也就没能普及。

唐朝的百姓大多还是吃蒸菜、烤肉多些。

而林菱家将那口大铁锅摆在如此显眼的位置,又见那铁锅底都糊了厚厚一层铁锈油脂混合物,就知道这锅不是摆设,而是日常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