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霸王道(第3/5页)

这声感叹的背景是汉文帝继位后想在关东诸侯国推行汉法,遭到了那些诸侯国强烈抵制,而汉文帝时期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还无法实现与诸侯国硬碰硬,只能继续忍气吞声,暂且延缓此政策,所以贾谊才会有此叹息。

汉文帝已经是汉朝第四位皇帝了啊!他都还是没能解决这个死局,只能迁就,所以秦始皇当初强硬在六国故地推行秦法,还要焚毁他们的史书、断绝他们文化的存续,对他们而言简直和掘了他们祖坟没什么区别,能不恨之入骨、举国皆反码?】

林爷爷给这个网友点了个赞:

【对!没错!讲完这一段啊,咱们再来回看扶苏对秦始皇的劝谏,就能看得出,扶苏是基于当时的恶劣形势才去劝谏秦始皇,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说他一心偏袒儒士,他劝的还是很中肯的。

只不过这孩子傻啊,不懂沟通技巧,明明都知道亲爹为了这些儒士和方士都快气炸了,你还凑上去,当爹的不打你打谁?但是秦始皇生气归生气,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你不看他把扶苏赶到谁的身边去了?

那可是蒙恬啊!】

这话停下来,连李斯都忍不住悄悄瞥了眼不远处的大公子。

的确,大公子劝谏也太不会挑时候了。

陛下气头上呢,你就不能回头再说?

或者你们父子俩关起门来说嘛!

非要当众劝。

嬴政也看了眼自己的大儿子,见他满脸通红,也只好叹了口气。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本性太纯直了些。

旋即又想到,自己日后暴怒之下竟然将扶苏送到蒙恬身边,看来自己是真的看重这个长子。

只可惜,扶苏没能领会他的意图。

这就是他无法下定决心立扶苏为继的原因吗?

秦国起源于岐山以西之地,长期与戎狄杂居,因此并没有严格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更倾向于“择勇武者而立之”,这个勇武指的不是像嬴荡举鼎一般的蛮力,而是因为秦人世代奉行法家,嬴政看中的继承人是更加刚毅果断、更加峻法深刻的。

嬴政虽也较为看中长子,却也因扶苏本性中对仁德与王道的倾向而犹豫,但正如仙迹说的那般,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归根结底都应是为我大秦所用,扶苏若是基于安定天下、稳定大秦而行德治,嬴政自然不会多么生气,这或许便是他盛怒之下还将扶苏送去上郡的原因吧。

“天下安定不宜用重典……”

嬴政细细地品味这句话。

可要他向六国低头妥协,给他们封王,让他们自治,嬴政又像吃了一只苍蝇似的难受!再次分封他们为诸侯?他好不容易才把六国打下来,现在还要他安抚他们,给他们封国?

那这仗不是白打了?他脑中有疾乎?

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林爷爷并不知道嬴政满脑袋的烦难更多了,而是在一心一意地回答直播间里的朋友继续冒出来的问题:

【我尿床怎么了:不过我不懂,为什么说到蒙恬身边就不同呢?反正都是被赶走了还有什么区别呢?不在皇权中心,总会吃亏的。】

林爷爷微笑道:

【大家知不知道,蒙恬是谁呀?】

汉高祖时期,刘邦狡黠地托着下巴道:“哎呀,林老夫子说好的讲秦法,又扯了汉法,但好歹夸了夸乃公,也不算废话,但何必讲的那么细呢,把扶苏讲明白了,在始皇陛下那儿,岂不是没有乃公什么事儿了?”

吕雉心想,在那儿,始皇又不愚钝,天罗地网只怕早已布下,那霸王项羽都不知还有没有命在,还能有你何事?

【多汁橙子酱:举手!我知道,蒙恬,祖籍齐国,秦国名将蒙武之子……】

林爷爷笑眯眯地摆手:

【不不不,我们只需要从《史记·蒙恬列传》中认识蒙恬就能理解秦始皇驱逐扶苏背后的用意了:“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侯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蒙氏兄弟,蒙恬领重兵在外北筑长城抵御匈奴;蒙毅主内执法严明、镇守朝纲,他还时常陪秦始皇同乘马车,几乎寸步不离,在当时号称一个是忠一个是信。

秦始皇对蒙氏兄弟的尊宠信任,即便是身为丞相的李斯、乃至其他王侯公卿,都不敢与之相比。】

汉高祖时期,刘邦听到此刻嘴角泛起一丝诡异的笑来,他转头对张良叹息道:“仙迹……似乎甚爱始皇啊!”

他不仅为大秦透漏了最关键的亡国之因,甚至还要仔细剖析前因后果,似乎要用磐钟大音将还懵懂的扶苏敲醒!

张良曾经便是那个“以亡秦为己任”的士人之一,听见刘邦这么说,眉头微蹙,淡淡道:“以良对秦始皇强硬手腕的了解,他必不会如陛下这般推行郡国并行之制。何况扶苏公子可是推崇分封的……”张良笑意渐深,“救了扶苏,与大秦又有何用?分封裂土归还六国,若真有那一日,良倒也要谢扶苏公子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