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解知府今年已逾花甲之年,但是在女婿面前仍旧不敢摆架子,颜应祁倒是看起来十分恭敬,甚至都执弟子礼,说话也十分诚恳,希望解氏母女可以跟着解知府一起外任一年,也算是出去散散心,又能孝顺一下岳父母云云。
对于解知府而言,此次之所以能够谋到开封知府,当然也是托赖这个女婿。他自己能力有限,若是调到苏、扬之地当知府固然当地富庶,可是那等地方都是盯着的肥肉,且民风有上诉的风险,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民乱。
再者颜家三老太爷在河道任总督,更是对他的一重保护。
这是公,于私,解氏是他掌上明珠,自小都是抱着她在膝盖上读书长大的,现在女儿要去躲避,需要一处地方,他当然义不容辞,没有二话。
于是,窈娘和解氏原本准备水路回去金陵,现下则要走陆路去河南开封了。
这一趟也让窈娘有了新发现,她一直觉得解氏脾气不错,因为在家中,她爹和她哥哥甚至她自己脾气都算不上很好。但现下跟着解外公,她发现娘其实也有些脾气的。
大抵是在父母跟前,再大的大人也会是小孩子。
解知府以前在湖广等地做过知县通判,因当地潮湿,他自己成了个老烟枪,颜应祁送了不少上等烟丝给他,现在在路上,那叫一个烟雾缭绕。解氏直接就把他的烟袋给藏起来了,还道:“您本来身体也不是很好,常常咳嗽,现在倒好了,还每日每个限制,日也抽夜也抽。”
想来解知府的脾气还是很好的,只是苦笑:“你这孩子,小心女婿说你。”
解知府年迈,解氏的嫡母前些年也过世了,现在是解氏的生母徐老姨太太还有两个年轻点的丫鬟在伺候解知府。
话说回来,解氏和老姨太太的关系似乎有些生疏,她说过小时候甚至都不知道老姨太太是她娘,而且老姨太太规矩多,很怕解氏因为出身被人瞧不起,所以即便两人见面也对解氏严格,不许挑食也不许解氏懈怠,解氏一手好女红,就是老姨太太逼着她学会的。
就是现在,老姨太太倒是对窈娘很好,解氏和她则始终没办法很亲近。
从京师出来,经过河北,从河北到开封约莫八百里路,马车一日最多能跑一百五十里,若不拼命赶车,差不多一天五十里,如此也要半个月左右。
以前窈娘所见多为繁花似锦之地,无论是金陵还是都中,都很少见到这种地方,低矮的村落,衣衫褴褛的路人,甚至还有看不清面目的路人。
这些居然还算是好的,解知府有个同年在保定府任同知,据此人道路上甚至还有难民,让解知府小心。
解知府听了,忍不住道:“不知说皇上已经派人赈灾了,怎么现在难民都到保定府来了?若是冲撞京师,这可如何是好?”
“今年黄河发大水,要不然也不会让河南左布政使颜公升任河道总督,他可是有名的酷吏。就是想整治河道,这里面的水深的很。”那位同知私下道。
解知府忍不住问:“这意思就是今年要整顿吏治了。”
这位同知就不肯多说,反而劝道:“你与他家是亲家,你怕什么?”
要么说颜家人为何为官越来越大,还真是各有其才,就比如颜应祁为官算得上极其会揣摩上意,也能和执政把关系打好,从而和在野的士人们关系也保持不错。颜三老太爷完全就是执政严厉,不畏权势,敢于进谏之人。
在他中进士之后,原本任行人司行人,后来升任科道,当年就弹劾首辅次辅,可算是让人瞠目结舌之举。
后来被打发到云南、贵州等少民聚居之地,仍旧为官颇有政绩,算是能臣。
解知府原本身边请了一位绍兴王师爷,现下还有一位女婿给的名幕胥师爷在身边,因此,他就先问这两人的意见。
王师爷倒是说的很保守:“东翁还未去任上,即便是前面的事情,也与东翁无关,上任时,头一件事情就是把事情交割好。”
就是明哲保身的意思,前任有亏空,这可不干自己的事情。
解知府点头:“我也这么想的。”
胥师爷笑道:“东翁何必担心,今年重中之重怕还是要修河,开封作为首府,能安抚生民比什么都强。”
解知府颔首。
几人在河北要到河南之时,窈娘沿途都能看到流民,她和解氏两人拿出身上钱财,让人买了不少粮食纷发给沿途难民,虽然杯水车薪,但也算是能帮则帮。
“娘,若我们不出来,即便知道有这般流民,可也从未见过,他们真的太可怜了。有的人明明家中还有几亩田可以度日,但天灾人祸居然闹成这般,该地县令也不赈灾救人,居然弃城跑了。”窈娘忍不住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