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历史会永远记住我们(大结局)(第10/16页)

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加上大量出口海外,并没有造成国内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非常接近平衡。

如此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宋币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坚挺,堪比后世 80-90 年代的美元。

那个年代的美元信誉多强可见一斑。

因此相比于在内城住着有价无市的房子,还不如把房子卖掉去城外。

就相当于后世把自己一套在北京价值两千万的房子卖了,拿着这两千万跑到北京郊区去,这些钱放银行存利息都够吃一辈子。

更何况眼下汴梁的情况还非常特殊,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上升阶段,有大大量城里的拆迁户跑到城外去购置铺面和房产。

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些铺面和房产会越值钱,所以马行街与东大街的居民看到别人发财,心里肯定不平衡。

"嗯,这个问题确实有待商议,不过保留城市文化和风格的意见我不会变。

赵骏沉吟了片刻,对苏涣道:"让城市建设部那边统计一下马行街和东大街有多少商铺,有多少民居,到时候再拿个方案出来。"

苏涣说道:"知院的意思是?"

"朝堂可以把他们的房子收购了,但拆迁肯定不行,不然以后城市旅游都没地方去,士子踏青,撑着伞难道走在钢筋水泥大厦里?那多煞风景。"

赵骏笑道:"泛舟湖上,走在拱桥青石板路,两岸杨柳,店铺酒家,招牌林立,那才叫意境,我相信以后这些地方肯定会成为汴梁最有特点的的名片,来旅游的人会络绎不绝,只是当地居民比较短视,只看重眼前禾创益,看不到未来,既然如此,那就由朝堂收购了吧。"

汴梁以前的风景还是非常美的,这一点在《东京梦华录》以及《清明上河图》当中多有记载。

什么小桥流水、古寺宝塔、杨柳堤岸、青楼红袖应有尽有。

其中尤其以马行街和东大街为最。

马行街之前一直是汴梁的市中心,街道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又被称为开封东市,人口稠密,经济非常好。

东大街也不遑多让,附近有相国寺集市,又靠近汴河,风景秀丽,两岸杨柳依依

别说古人,就算是后世人,如果是想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心情,跟繁华的高楼大厦市中心比起来,那肯定是希望想去点风景好的地方。

马行街跟东大街不仅是市中心,还保留了大量古建筑以及古香古色的韵味,赵骏相信未来一定会大有市场。

因为跟后世北京二环定位不同。

北京二环的古建筑多是四合院、胡同一类民居偏多,铺面较少,自然不好进行商业开发,因而变成历史遗留问题。

而汴梁这些街道原本就是商业街,铺面非常多,完全可以进行古城商业化处理。

只是显然当地居民还是太短视,只想拿到拆迁款发笔横财,却不知道以以后如果这两个地方被打造成古城,光在里面的铺面收租就得收到手软。

不过既然他们不愿意保留,赵骏也不介意将这些地方收回来,说到底也只是暂时亏本,几十年后这些地方将大赚特赚。

"到时候安排个国企代为运营。"

赵骏说道:"而且随着工业化加深,传统的手工制造业正在逐步消亡,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还是要保留好,可以对这些手工制造品进行保护,迁入这两个古街道,以后做小而精的奢侈品,这样机械制造业就生产大大众普遍用品,主打中低端市场。而手工制造业则主打高端市场,迎合些富人的奢侈品牌。"

"还是知院想得周道。"

杨告吹捧说道。

"呵呵。"

赵骏笑了笑。

奢侈品可是暴利行业。

工业化后手工制造业肯定会消亡衰退。

还不如早点进行产业布局,让传统手工制造业发光发热,成为奢侈品牌代言人,总比将来被西方抢先了强。

正说话间,外面新任的制敕司知司匆匆进来禀报道:"知院,兵部有西西南急报。"

"怎么了?"

"大理的事情尘埃落定了。"

"哦?"

赵骏立即从椅子上站起来。

周围众人目光瞬间吸引。

"又收归了一块国土。"

晏殊走了过来抚须说道。

历史上他这个时期早就病死了。

不过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他的寿命,现在依然能在政制院发光发热。

赵骏从院里书架上取来地图,铺开在他的知院桌面上。

大家围拢过来。

就看到这是一块东亚地图,在大宋周边国境内外,有一条线,勾勒出一片精美的树叶,初看过去,就像是一片秋海棠叶。

这便是赵骏一直以来的梦想--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

现在这条线大部分都已经填补,包括东北和外东北,宝岛台湾,内蒙古以及外蒙古部分区域,还有新疆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