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5/7页)

宋英一听,赶忙应道:“好啊,等晚会儿出发的时候你叫我,咱俩一起去。”

洗了两件衣服后,看时间差不多了,宋英起身去灶房做饭。这一顿是他们宋家一大家子人吃的,陆清每天早上给宋声是单做的,一般做完之后他也就顺道一起吃了。

等洗完衣服之后陆清去屋里做针线活,他上次光买丝棉就花了快二两银子。

给宋声做手套还剩下一些,他打算外祖母也做一双。外祖母身体不好还经常怕冷,刚好等下次去看她的时候给她带上。

想到这陆清又有些担忧,也不知道外祖母的病好了没有?

等到宋英吃过早饭之后,两个人一块背着箩筐到后山采菌子去了。

此时的宋声正坐在学堂里答题。

今天上午第一场考的就是经义,这个对于宋声来说难度并不大,其实考的就是一个人的记忆力。

随便打开四书五经其中任意一本,随便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半句,然后让你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或者下半句,有点类似于宋声前世上学时候的文言文填空题。

然后再从任意一篇文章中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这个有点像文言文翻译。

背书对于宋声来说是最简单的,至于解释其中的意思,通读过之后,大概意思他知道,应当不会差到哪儿去。

所以想考过这一科,基本上得把四书五经的全部内容都背下来才行。

因此这第一科就是比拼实力的,想靠运气过关是很难。不过以宋声如今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这一科对他来说反倒是最简单的。

中午吃过饭之后,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下午开始考进士。进士主要考策论,诗赋和文章。

前一阵儿夫子专门给他布置过几篇策论,他倒也写得像模像样。尤其是最后一篇写军队的策论,参考了六国论的论述方法,反倒被夫子夸赞了一番。

宋声打开试题一看,这次的策论题目不是他之前写过的民生疾苦,也不是军队策略,而是盐铁论。

景朝的盐和铁流通都是由朝廷掌控的,不过在建朝之前,盐矿跟铁矿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那个时候的盐价跟铁价都要便宜许多。

毕竟都是私盐跟私铁,贩卖的人多,这价格就便宜。

但因为这种大权都掌握在世家手里,国库亏空,财政来源不足,要常常仰大族鼻息,前朝就是因为国弱,才会一步步亡国的。

而朝廷接管之后,所有的盐跟铁都开始进行统一监管。没有贩卖私盐的人了,老百姓想要买盐就得到专门的盐商那里去买,这价格就高了起来。

所以盐铁归朝廷管制之后有利也有弊。

对于国家财政肯定是大有裨益的,每年光是来源于盐矿跟铁矿的财政收入就有不少,而这些财政收入可以用于国家军队还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整体而言是有很大好处的。

但对于老百姓而言,盐价跟铁价都涨了不少,要比曾经多花一倍甚至两倍的价钱才能够购买到,会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这就是弊端。

所以这个策论题目出的还是十分精巧的,不论从哪方面论述都有可能写不好。

宋声想起之前夫子的教诲,大多数都在阐述民生。盐铁虽然是国家经济动脉,但实际上牵扯的也是民生。

正所谓先有大家后有小家,没有国,何以有家?前朝盐铁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却不过二世就衰败而亡,国已破,百姓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就是残酷的民生。

宋声想着想着,有了思绪,开始提笔在纸上答题。

策论答完之后,接下来便是诗赋。

在这一点上面,宋声属实是有些无能为力。前世作为一个纯正的理科生,让他做一首诗出来,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了。

即便是这一个月来被夫子鞭策教导了许久,可他仍旧没开窍。比起世家大族里从小就受到熏陶教育的学子来说,在这一方面他差得远。

其实诗赋的题目并不难,给的都是一些具象化的名词,这次的主题是雪。

现在已经是深冬时节,这个时候出个关于雪的题目,也算是应景了。

宋声一瞬间就想到了前世众所周知的那首独钓寒江雪。

可他提笔顿了顿,却没有往上写,这个朝代他虽然没有听说过,但科考制度还有内容有些像前世古时候的几个朝代的揉杂,他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前世的那些经典诗词流传下来。

如果真的有,那他写上去被发现了就是作弊,倒不如坦诚一些,即便诗赋这一项他答的不好,也可以从其他方便弥补回来。

于是宋声随便编了一首写了上去。

诗赋答完了之后,下一项是文章。文章的题目立意是从儒家经典中挑选的,有点像宋声前世考试的语文作文,但不是命题作文,而是根据题意进行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