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元老眼中的农神

元老问道:“你这东西市面上多不多啊?”

周瑞诚实道:“我们去年才上市的,今年刚解决产量问题,正在推广中,华东地区几十辆有了,目标是春耕投入200辆。”

元老眼珠子看了看周瑞,突然道:“我们研究所要是买两台,一台多少钱?能打折不!”

周瑞也笑了笑:“不打。”

元老:……

这孩子说话好欠打……

“我给您送两辆得了,够用么?”

元老重新露出了笑容,这孩子看着真优秀!

不过还是说道:“送就不用了,优惠一点就好喽。”

周瑞学着元老的口音:“没事儿,我有钱,我大老板的喽!”

一老一少哈哈一笑,爽朗的笑声在田野上响彻,惊走了几只觅食的飞鸟。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想,元老手下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使用“农神”,都是对周瑞更有好处,哪怕是送的……

即便不说这是一个金字招牌,能被元老带领的队伍开去各个试验田,广告效应也是很强的,也更能够引起上面的重视。

这时身后的那个李主任说道:“元老,差不多该去吃饭了。”

元老拍了拍周瑞的肩膀说道:“大老板!要不要一起吃饭。”

周瑞当然不会拒绝。

一行人重新朝外走去,包括项庆良都凑了个热闹,他们没有走太远,而是在附近找了一个农家菜的馆子,研究所的人显然不是第一次来了。

吃饭间,周瑞和李主任对接了一下送“农神”的事情,虽然作为国家级的研究中心,也不差这点经费。

但送的,总归是好的!

同时,周瑞也希望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进行一些深度合作,共同助力高产粮田的标准化制定。

这次和元老交谈,也让周瑞意识到,农神还有很多可以强化的地方。

那就是标准化,更细节、更落地的标准化。

以前农神的标准化:你说撒多少就撒多少,你说撒什么就撒什么。

未来的农神标准化:你就说你种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地区、气候、水土、农学知识,由系统告诉你该撒什么,什么时候撒,撒多少。

甚至通过农神的数据记录,可以远程提醒,谁家该补肥了,谁家该打药,谁家成长情况不理想,要追肥了。

再联通天气预报系统,甚至还能预先指导作业。

这样以后引进了农神,也就是引进了科学种植,结合传统农机的“耕种收”,未来未尝不能实现“傻瓜式农业”。

啥也不会,准备好“地”就行了。

周瑞将这个想法和元老交流了一下,得到了元老的大力肯定。

“那就太好了!人人都是农学家!”

转而又问道:“不过难度很大吧?”

周瑞想了想,说道:“一个是需要大量农业科学做支撑,另一个也需要建立数据中心,进行统计和集中处理,当然了,农业和地理都是敏感领域,还需要国家的支持。”

元老道:“步子可以小一点,就像我们搞试验田一样,你可以先尝试一部分区域,弄明白一种作物,然后再慢慢扩大。”

周瑞立刻道:“那您觉得……就水稻怎么样?您这边的农业科学肯定是最厉害的,我先把水稻研究明白了。”

元老笑道:“原来在这等着呢,那你可得和小李谈,我已经不问管理好多年喽!”

那位地头老农一样的李主任笑了笑:“我还说巧呢,原本在网上看到农神,我就想着是不是联系一下‘开明智能’,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今天居然在地头上碰到了”

作为近来风头最盛的公司,开明智能早已经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李主任不止一次看过“农神”的演示视频。

所以今天他溜达着溜达着,看到一辆农神,才这么激动。

两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合作升级!

口头上的约定很快达成,李主任这边要回去报会审批走流程,但通过的概率很大,八九不离十了属于。

“开明智能”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力开搞一个新项目:无人机农业标准化。

各自拿出各自的技术,先把水稻这一种作物,给搞明白。

这是中国人的两大饭碗之一,把这东西搞明白了,意义重大。

不光是将水稻种植的技术经验录入进农神,还要配套数据中心、远程指导、天气预报等系统。

传统农机缺乏智能化,在工作的同时,无法承载更多的功能,但农神可以。

从“成本”上来说,这次合作自然是“开明智能”花的多,人力物力,远比“送两台”要复杂。

毕竟“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可不是只管湘省这边的几块试验田,这是国家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