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四更)
他们此时是一定要团结在一起的。官家登基之后,除了刚开始没坐稳皇位的两年,简直是步步紧逼。
老天鹅,他们是犯什么罪了不成,要被官家如此猜疑打压?
这小子简直和他祖母是一样一样的。好不容易等到文皇帝去世,景平帝登基,他们都觉得好运来了。诶嘿嘿,要是当时皇太女没出事,他们也死心了,谁让皇太女出事了呢。文皇帝可不就只有一个选择了嘛。好好好,他们看皇子就挺好的嘛,可堪重任。
世家中最明智的一些家主们早看出了皇太女的死因,原来是有些世家和罗家一起下手了,怨不得,怨不得呀。他们还要多多感谢这些人呢,他们选择依附罗家,选择铲除皇太女,最后身死族灭,留下的好处却是他们得了。他们这些没有被牵扯进去的家族们,不仅留下来了,还能得到景平帝这样的平庸之主。
捡漏的景平帝可比文皇帝好糊弄多了。他登基之后,只能依仗士族,他们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谁知道景平帝昏庸是昏庸,他还胆小怕事啊,你他爹的能不能有点胆气啊!没骨气到了这个地步,连我们这种一心愿意你上位的臣子也会觉得很丢脸的好么!不就是羌族打来了,怕什么,让陆将军去打啊,还有武安侯、镇国公府、勇毅伯、王将军几位嘛。
想起这桩陈年旧事,他们就来气。你秦闻为了怕成为像宋帝那样的亡国之君,居然学人家宋徽宗赶紧传位给宋钦宗似的,拍拍屁股走了。他娘的,就挺服气的。
“官家当日若是传给吴王,我们今日也好过多了啊。”一位家主叹息道。当时分明吴王已经有了要夺嫡的希望,不过是碍于皇太子秦严是原配嫡出,又是女帝带在手边的孙子、特意立为皇太孙的,吴王这边胜算才刚刚起来呢。景平帝就没出息地退位了。谁又能说这种情况不尴尬呢?也就是景平帝以为自己绝世大聪明,吴王和诸多臣子都惊呆了。
“别说吴王,就是宁王也好啊。”另一位家主也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宁王背后没有势力,若是被立为新君,必然也要依仗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
就算不能像东晋时“朕与世家共治天下”,至少也要像唐朝时五姓七望,连皇室和重臣都想和世家结姻亲吧。
偏偏上位的是今上啊,真的服了,太上皇你拍拍屁股走人,能不能考虑一下留下的人的感受啊!
之前太上皇和官家斗法,他们看起来谁也没站,但实际上都在心里期盼:太上皇能不能支棱一点啊,赶紧复位,我们都支持你!
可怜见的,他们也就是在神宗皇帝晚年的时候享受过一段争权夺利的好日子,还有秦懿被初立的时候,主少国疑,自然是他们这些老臣来为官家效忠、为朝廷出力咯。秦懿十五岁亲政之后,他们就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过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偏偏秦懿她能活啊,命长啊,愣是活到了六十多岁才驾崩。其实他们也不是讨厌秦懿,秦懿这样的君主无论是男是女,都足够让臣子臣服地五体投地的,加上开疆拓土,扬我大周国威,说起来也是与有荣焉。
问题是:他们是世家啊!家族的利益本来就在自身利益之上,这些狠人连自己的个人安危和得失都可以舍弃,只是为了家族长远未来图谋,这必然就与皇族的利益是相矛盾的。女帝是很厉害,但她有心收束世家,限制他们的权力,他们就不可能引颈就戮。
他们追求的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就算上头坐着的人不姓秦了,又关他们家族什么事呢。家里可以出极个别的为君主殉葬的忠贞之辈,可整个家族风向都是为了保守自身的。
好不容易熬走了明章女帝,好日子才过了六年,羌族来了,景平帝退了,今上来了。秦严是个扮猪吃虎的老手,和他祖母明章女帝简直是如出一辙的脾性,刚毅无畏,又颇有心计手腕。
他们真的好难受啊。
一个年纪大些的家主冷静地制止了在座诸位继续畅想下去,“过去的已经不可争取。官家如今年龄,后宫却只有皇后并几个妃嫔,他与武安侯府恐怕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外戚坐大,只怕我们这位官家也不愿意看到。”
就在大周历史上,就出过不少外戚作乱之事,只是都没到最后一步,让外戚篡了江山罢了。
“此前官家与太上皇父子相斗,又要防止外族叩边,这才重用武安侯,如今太上皇已然是退居常宁宫(废了),官家和武安侯府之间的关系想必又有变化。”
“现在就是最好时机。”
他显然很会煽动人心,这番话说得不少人都心动。
只是,“就算我们抓住了长孙皇后的把柄,把她弄下台,官家也未必会让我们家的女儿入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