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专家(第2/5页)

罗裳和郭老就在旁边听着,听到这里,不禁愕然对视了一眼。这个佳成药业,他们俩都知道。

这家药厂也在汇川,是他们接下来要检查的几个药厂之一。不过这家药厂是私企,规模不算大,并不是他们要重点检查的目标。

她现在还不能说话,但她身上有被人抽血的痕迹,身体虚得很,露在病号服外边的胳膊有好几处瘀青,让人折腾得不成样子,瞧着实在可怜。

局长又跟人民医院的几位大夫交流了几句,了解情况后,也知道西医这边暂时没有把握将她救回来。局长就说:“我把省里的中医专家小组给请过来了,我希望这几位专家能够介入到这几个重要伤者的治疗中,保住这些人的性命是第一位的,你们这边没什么意见吧?”

人民医院的大夫是不怎么跟中医合作的,人既然送到他们医院了,那主要负责人就该是接诊的大夫。但这几个伤者都跟公安机关的案子有关系,局长都这么要求了,他们倒也不会没长眼色地去表示拒绝。

几个人都没意见,但他们内心深处对中医的介入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这几个伤者的情况都不乐观,一般是需要急救的。中医这种慢郎中,能适应这种情况吗?

这些人想归想,但都不会明着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在场的一位主任就客气地跟郭老几人说:“这位女患者情况比较危急,几位如果有办法,就试一试。”

他说话的时候,罗裳和郭老并没有抬头跟他客套,因为他俩都已经坐到旁边的凳子上,那位主任说完那几句话时,罗裳已经给受伤的女孩诊完脉了。

罗裳站了起来,果断跟郭老说:“这是脱证,她出汗太快了,必须快速敛汗救逆,用大剂萸肉是最合适的,其他的可以稍后再上。”

郭老虽然是温病派的,擅长治疗各种温热病,但他其实也是全科大夫,所以这种脱证他也是了解的。

有些人在垂危之前就是会出现汗出如油的情况,这时候要是不及时出手敛住汗,人用不了多久就没会没命。

他马上说:“对头,我药箱里就有,用不着跑药房里去抓药,让人找个地方赶紧把药熬上就成。”

郭老说完,转身从自己带的医药箱里拿出一袋子萸肉来。他那个箱子里有很多个小格,罗裳略扫了一眼,猜测他在箱里装的药应该是以急救药为主。

他们俩都这么说,其他不懂的人自然不会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薛炽那边也需要人,郭老和另一位老大夫先去看薛炽,走之前,郭老跟罗裳说:“小罗,这孩子情况不大好,药还得等一会儿才能熬好,要不你先给她扎几针,这样她能多坚持一会儿。”

“可以,我尽量试试吧。”罗裳说着,真的打开自带的医药箱,从里拿出几根消过毒的普通银针。

人民医院的几位大夫就在旁边看着,他们眼睁睁看着罗裳将针刺入女孩子腹部和头顶等几个部位,看起来也没用什么特殊手法,这些人不由得纳闷起来,这女孩子是从哪来的自信?别人让她出手她就真出手了?

难道说她真能用几根针就能把这种随时都可能断气的病人给救活了?

罗裳并不怎么关注这些人是什么想法,在给病人切脉和针灸治疗时,能让她平静下来,还能给她一种踏实和真切的感觉。

“能坚持一会儿,等药熬好了,你们安排人手第一时间给她服药,我先去看看别人。”罗裳扎完针后,不时给女孩子诊下脉,过了不到二十分钟,药也快熬好了,她就把针拔了下来。

这就完了?人民医院的几位大夫面面相觑,一时之间谁也不知道她这个针法是否有效。

罗裳前脚一走,有位大夫就上前去按女孩腕上的血管。他当然不懂中医切脉,但他也能通过血管跳动的情况来判断一些基本问题。这一按,他就发现,女孩子血管跳动的居然比刚才有力了。

再一观察,她出汗的频率也减少了,喘气也没那么严重。种种迹象合在一起,足以表明,罗裳刚才扎的那几针居然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啊!

“真的有效!”这位西医大夫倒是大气,察觉出针灸前后的明显区别后,就将这个发现告诉给在场的几个人。

“真的?我看看。”另一位西医大夫往患者另位一只手腕上搭着品了一会儿,他同样不懂切脉,但血管跳动的情况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作为一名成熟的医生,这点经验还是有的。

“还真是,就这几针,就收效了。病人暴喘得到缓解,汗出的少了,心跳力度也在加强,确实是向好的方向转变。”另一位大夫也给予了正向的评价。

这时局长还没走,听到他们的说法,再看看那碗刚端过来的药,他当即叮嘱道:“既然罗大夫他们最初处理是有用的,那这个药就按他们的要求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