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3/5页)
他是在春巡的时候教人做豆腐,然后才想起来,水磨坊可比人力的石磨要好用多了,不仅省人力,研磨得也要更细。
徐清麦看着这片荒地,一边听着他的规划,一边已经想到了后续它的模样,双眼放光。
“行!”她当然没有二话,“能尽早买就尽早买,不然等到时候手工皂作坊若是热闹起来,也怕别人坐地起价。”
正说话间,随喜就已经带着之前那位说话很伶俐的中人来了。
中人名叫王一方,随喜来镇上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在想是谁看中了这块地,没想到却是熟人,忍不住笑道:“怎么样,周录事?我之前说得没错吧,这院子连着这块地,就是最适合您的!”
中人对周自衡说道,这块地是属于一个姓唐的小士族的,因为他的家族已经陆陆续续的迁往了太仓,人手不足了,所以这块地在这一季就没种任何作物。
“一共七十亩地,其中上等的水田二十亩,中等的水田三十亩,下等的水田并旱田一共二十亩。”中人顿了一下,“不过,主家开价相对较高,如果全买下来,”他算了一下,给出一个数字:“要九百二十贯!”
徐清麦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么贵!”
她原本在收到康有德与陆存中第一批定金之后觉得自己挺有钱的,但是此刻却深刻的认识到,她还是很穷。
“土地本就是这天地下最贵的东西。”中人笑道,“现在市上的价格,一亩上等水田十六贯,中等水田十三贯,下等的水田与旱田价格便宜,但也需要□□贯。而且,连成这么一大片的熟地在出售的并不多,所以主家开九百二十贯虽然贵了些但也在情理之中。贵人们若是真心要买的话我可以从中说和说和,看看价格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他估计道:“应该可以谈到九百贯到八百八十贯之间。”
徐清麦满嘴苦涩,这是便宜几十贯的事情吗?就算是便宜一半她也买不起啊!
他们两千盒手工皂,全部的货款金额是400贯,利润200多贯左右,拿到了20%的定金是80贯。但买了院子又添了员工还买了原材料之后,这80贯已经剩得不多了,加上家里账簿上零零碎碎的一些,差不多也就能凑到五六十贯吧。
她看向周自衡,无声的对他做了个口型:“咱们没钱了。”
周自衡用眼神示意她稍安勿躁,对中人道:“没问题,那就请你把这位唐郎君约出来,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尽快达成契约。”
中人没想到他决断如此迅速,大喜过望:“行,录事在此稍等片刻,我立刻赶去唐家。”
待他走后,徐清麦狐疑的问周自衡:“八九百贯哎!你哪儿来的钱?”
难不成这家伙还存了私房钱?
她上下打量的怀疑眼神让周自衡啼笑皆非,忙道:“你忘了,我那儿还有几样从长安城中带来的好东西,把它们都典当了应该能凑到这个数。”
当时周纯虽然算是被赶出家门的,但是他的娘亲怕自己儿子在江南遭罪,还是偷偷的给他塞了一些好东西,包括一尊小金佛、一座牙雕、几块好玉和上好的砚台之类,都是易于携带的精品,应该很好出手。
徐清麦在理财上她是绝对的保守派,典当东西老让她觉得有些不妥,就像是后世去银行借贷一样。
她有些犹豫:“不若我们再等等?”
“你刚刚也说,若是手工皂作坊做起来,这边肯定会热闹不少。所以早买早好。”周自衡和她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你想想,现在关中一亩上等田要去到三十贯左右,几乎是这里的一倍。现在海晏河清,江南马上就会进入到大开发阶段,日后想要用这个价格来买这边的熟田,恐怕也没有了。”
所以他觉得能尽早买就尽早买。他也并不想像那些世家一样趁这个时候大量的扩张与囤积土地,一个田庄动辄几千亩,他只需要一块百来亩地的小地方,后期要做点什么也会方便不少。
就连孙思邈也赞同他的意见:“田地的确是重要,十三郎说得不无道理。”
即便像他这样隐居在太白山的道士,在山脚下也有自己的田,只不过他的田里种的全是药材。
徐清麦被说服了:“行,那就听你们的。”
大概一个多时辰后,王一方就回来了,跟在他后面还有一辆牛车,应该就是那位唐郎君,看来唐家住得也不算远。
唐郎君大概四十多岁,一下牛车,和大家简单认识了一下之后,他的热情就不带掩饰的直奔徐清麦而去。
“娘子可是在在丹阳和句容等地为百姓义诊的那位徐娘子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