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4/4页)
徐清麦不知道,就在她为小乞儿做诊治的时候,显德殿内关于到底是用仁义还是要用酷法来治国的讨论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周自衡作为知道结局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魏徵:“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启示。”
封德彝:“人心不古,大乱之后必然民风更加败坏,若是不加以严格管束,恐怕天下更加动荡!”
魏徵针锋相对:“封相公将人想得未免太悲观了。若是如你所说,人心不停地恶化下来,那现在世间岂不是成了鬼魅之地?”
封德彝:“你这是狡辩!秦始皇统一六国,依靠的是严峻的秦法,而汉朝绵延多年,实行的也是王霸交杂之术!陛下,魏徵只是个书呆子,从来没有治理过天下的经验,切勿听他的!”
周自衡暗中摇头:怎么就忽然变成人身攻击了?就和后世网络上吵架一样,一般用上这招的人往往正是因为自己无话可说了……
“读史,使人明智。管理天下的经验,其实在历史中都可以找到。”魏徵不疾不徐的道,“而封相公所举的例子恰恰也验证了我的话。秦二世而亡,正是因为苛政与酷法!而汉朝的文景之治,也正是因为汉文帝轻徭役、薄税赋的决策!”
封德彝气急,开始了自己的反攻。
而其他的朝臣们也都加入了这一场辩论,开始站队。
周自衡作为一个七品的补阙,在这样的场合是没份说话的,于是他只能默默观察场上的人。他发现诸如封德彝、长孙无忌这般在关陇世家掌权的人,往往更崇尚强权,这和他们的出身或许有关系,毕竟关陇世家们就是靠着军事上的强权而出头的。
比起缥缈的所谓“民心”,他们更相信自己手上的刀,身下的马。
而诸如魏徵、王珪、甚至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文臣,或者说是读书人,则更倾向于用仁义治国。
场中一时分为了两派,不相上下。
周自衡便又偷偷的瞅了两眼李世民,发现他正好整以暇的靠在座椅上,看到臣子们相争的场景并不觉得担忧,脸上反倒显出几分轻松。
周自衡心中一动:“看来,他心中其实早有决断。不,说不定这个事情,其实都是他示意魏徵提出来的,好让他的想法立刻落地……”
贞观之治,李世民以“宽仁”和“爱民”著称,若是他本人不强烈认同这样的政治思想,即使仁义派获胜恐怕也坚持不了几年。
人可以装几年,但不能装一辈子。
话说回来,如果他真的能装一辈子,那又何必计较他是不是装的呢?
正当周自衡脑海中那根历史八卦的雷达疯狂响动,然后他在努力记忆大家的反应想着好回去和徐清麦好好说道说道的时候,战火终于蔓延到了他的身上。
“周补阙,你是如何想的?是支持酷法治国还是支持仁义治国?”
封德彝气冲冲的问他。
他是目前场上唯一没发表意见的人了。
封德彝其实明明知道他刚才是站在魏徵这一边的,但刚才看着这小子悠闲的坐在一旁,一副作壁上观的样子,就觉得他可恨。非要把他给拉下水不可。
周自衡:……终究还是躲不过吗?
他虽然有意要在这样大佬遍地的场合里低调,但既然事情落在了自己头上那也是绝对不怵的。
当即,周自衡站了起来,对着李世民和封德彝拱手道:
“微臣认为,轻徭役、薄税赋、重教化、以德化民,以怀柔来治理天下才是现今的大唐所需要的。”
李世民倒想要知道这位年轻的周十三郎能够对这样的朝政大事做出什么样的讲解,很有兴趣的虚点了点他:
“来,说说你的看法。”
周自衡恭谨的低头:
“看法谈不上。小子不才,比不得诸公精通史学,以及圣人之道。不过,微臣曾在江南接触过许多真正的老百姓,知道他们要什么。恰好,这几日也正在中书省整理与户部相关的文书,倒是有一些浅薄的想法。”
“你这年纪轻轻的,说话怎么这么啰嗦?”李世民纳闷的道,“说!”
周自衡:“……陛下,户部没钱了,国库没钱了,朝廷,也没钱了!”
他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大佬们,冷静的道:“甚至,可能连官员的薪俸也发不起了!”
你嫌我啰嗦是吗?那我就直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