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2/4页)
周自衡微笑摇头道:“长安固然好,但待在这儿却解决不了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要解决天下事,还是得要到天下去。”
他看着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眼神,不免有些同情他。
他富有四海,却偏偏没有自由,失去了随心所欲的权利。
周自衡将李承乾带到那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之下,一大一小昂起头来,仰望着它。
这段时间以来,他对他讲了辉煌的古希腊城邦制、古罗马文明的兴衰、一神教在欧洲的崛起、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的区别、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虽然很多话题他也只能很浅显的说,但希望这些和现在传统认知完全不一样的知识能够在李承乾的脑海里留下或深或浅的一些印记。
最终,他摸了摸李承乾的脑袋:“殿下,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周自衡都在告别。
和朝廷里交好的大臣们告别,和同僚们告别。这才发现,几个月时间,他竟然已经结识了那么多人。
魏徵对他选择回江南表示十分赞赏,送给他一方珍贵的徽砚和自己写下了密密批注的《春秋公羊学》,叮嘱他要多读书。
而他的上司房玄龄对他的离开表示了依依不舍,抚额道:“十三郎,你走了后,本相身边再无得用之人矣!”
周自衡在中书省的这几个月可是出了大力了,交给他的文书都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还能抽丝剥茧直接找出事情本质问题,记忆力又好,以至于在后期时房玄龄到哪儿都带着他。
他这么说,把周自衡吓了一大跳,惶恐地道:“房相公如此夸奖可是折煞下官了。中书省内人才济济,正需要房相公这样的伯乐慧眼识人。”
房玄龄笑呵呵的,脸上尽是揶揄:“恐怕,也找不到周十三你这般说话好听的了。”
他挥了挥手:“罢了,你去吧,早日回来!”
周自衡深深的对他拜下:“下官领命!”
除此外,房玄龄并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杜如晦,让他每个月都写封信,不,或者应该说是报告回来,详细的描述一下江南的农事以及民生。
周自衡知道他的用意,自然答应下来。
杜如晦拍了拍他的肩,颇有深意的道:“在江南想做什么便大胆的做!有什么事情搞不定的,可以写信来给我。过两年,希望能在朝堂上见到你。”
周自衡沉默了一下,他想到杜如晦好像死得挺早了,打算让徐清麦到时候好好的给他检查一下。
有病得早治。
还有李孝恭那儿肯定也要去一趟的。
李孝恭托他带了几封厚厚的书信给远在江宁县的李崇义,又带了不少的东西,甚至还拨了两个在军中多年,武艺高强的护卫给他。
“让他们跟着你去,开春的时候,是匪贼们最猖獗的时候,一路小心!”
周自衡真有点感动了:“多谢王爷!”
他知道对方这是看在李崇义的面子上,把自己当做子侄一样对待了。索性,他便也不客气,委托李孝恭和河间王妃照顾一下待在长安的妻女。
李孝恭眼中闪过笑意,对他表现出来的亲近很受用。
河间王妃笑道:“这个你放心,徐太医我们肯定会好好看着,不让别人欺负她的。”
而且现在谁还会欺负徐太医呢?大家巴不得好好的和她处好关系。
住在隔壁的萧瑀也表示,让他放心的去,自己肯定会让人好好的顾着周宅。
就连只有个几饭之缘的欧阳询,也送了一副墨宝过来,上面是他自己写的诗,周自衡立刻让徐清麦收到库房里去了,这可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
就这样,终于到了他离开长安,登船回江南的日子。
前一日,夫妻俩带着周天涯去了兴道坊,拜别父母以及周礼等人,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大伯母孔氏想让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周纯的七堂兄周七郎跟着周自衡一起去江南。唐人其实多见这种形式,家中有谁在外当官,往往身边带着二三亲人一起前去,既当幕僚也可以帮忙做一些事情,甚至还能正经的谋个差事。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如此。
但周自衡并不想要如此——这位周七郎游手好闲,并不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当然,他面上不会表现出来。
他笑吟吟的道:“七堂兄想去江南我当然是欢迎的,我那儿正好缺人呢。今年要跑的地方太多了,江南那边道路又还未完善,那些偏僻之地又是坐船又是骑马,我正担心那些小吏途中偷懒,七堂兄去了正好可以帮我监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