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4/5页)
她也曾与白家乡的耆老和里正们探讨过这件事。
对方很茫然:“可鄠县之地世代都是种麦子……”
魏徵心中一动,对李世民道:“陛下可还记得周寺丞年前曾提议,将规划和指导全天下农事放在司农寺中。若是真能按照他的想法来做,恐怕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徐清麦一愣,没想到在这里听到了周自衡的名字,眼角眉梢都柔和了几分。
李世民也记得,便问:“如今这事进行得如何了?怎不见崔善为提起?”
“上月崔公曾上疏,司农寺如今最重要的工作是夏收。”魏徵不疾不徐道,“至于甄选人才,一直在进行,但恐怕没那么快。”
他们要选的是会种田的、最好还能识字的基层小吏甚至是农户,可没那么简单。
李世民也明白这一点,便不再问了:“一切事情都没夏收重要。”
两人又聊了两句司农寺,才又将话题转回来。
徐清麦便继续说。
最后,她神色真诚道,“虽则鄠县百姓们过得依然清苦,但大家的情绪其实都还是很好的。他们嘴巴边经常提到的就是陛下免去赋税的政令,看得出来对朝廷对陛下都很感恩。
“大家都是带着希望在过日子的。”
李世民和魏徵都听得动容。
他们仿佛从徐清麦的言语中,看到这片在乱世中满目疮痍的土地正靠着它无比坚韧的性情正在逐渐修复自己的伤痕。
“你们做得很好。”李世民当面赞赏道,然后想起了什么,“听闻你们离开鄠县的时候,百姓纷纷出城门来相送,可是真?”
徐清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确有其事。”
李世民哈哈调侃道:“徐卿感受如何?”
徐清麦:“臣觉得愧不敢当,不过是做了一些微小的事情罢了。微臣其实更希望,百姓们在某一日,不会再因为这样的行为而感恩戴德。”
李世民扬起眉:“为何?”
“陛下,百姓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吃得起饭,穿得起衣,住得了房,看得起病。”徐清麦说起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想起了后世早些年经常提到的“压在人民头上的几座大山”。
“感恩戴德来源于得不到。”她接着道:“假如他们平时已经看得起病,便不会对此感到惊异,因为这本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人的基本生存权里面就包括了生命健康权。
“吃得起饭、穿得起衣、住得了房、看得起病……”魏徵咀嚼了一下这几个词,苦笑着看着徐清麦,“徐太医可知这几项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极难,你这是给陛下出了个大难题呀!”
全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徐清麦连忙对李世民行礼道:“微臣失言,请陛下恕罪。”
“你何罪之有?”李世民不以为意道,“只不过,如魏爱卿所言,要让全大唐的百姓做到如此,何其艰难!”
但想一想,却又觉得这样的景象很让人激动。
他若是做到了这一点,必然能成为千古一帝!
李世民来的时候很轻快,离开的时候却明显有些沉重。
徐清麦表示很无辜,其实她也不过是表达了一下美好愿望而已啊。不过,陛下如此有责任心,也是好事。
待到第二日,来自宫中的赏赐和旨意又到了,每一个去义诊的人都有份,包括医工们。而且,除了丰厚的赏赐之外,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还专门为太医院设宴,这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太医院,再次从一个平时没什么人关注的清冷衙门一跃成为朝堂上炙手可热的焦点。
“甚至,朝廷上还隐隐有了一点风声,说是陛下和三省想把太医院从太常寺中剥离出来,提一提它的行政等级。如果真如此的话,那可真是一件好事……”
徐清麦在信纸上写下最近的一些传言,她正在给周自衡写信。
“我估计等到悲田院开业后,这样的风声会传得更加强烈。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去掺和这样的事情。最近,我在琢磨着大蒜素的事情,可惜一些实验操作上我的动手能力还是差了些,正打算去求助药部的博士们。哎,要是孙道长和刘师兄在就好了……”
她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多页,放下笔之后都觉得自己手腕有些疼。
将信纸封好,徐清麦忍不住在想,不知道周自衡这会儿正在忙什么?算算时间,似乎也到了江南一带夏收的时间了。
今年,那边的收成也不知道能不能延续去年的好数字?
徐清麦不免有些担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