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4/5页)
他在红彤彤的一片辣椒中挑起了一块顺滑柔嫩的牛肉:“确实,这次我在蜀地,已经看到有几家食肆在卖辣椒做的菜了,很受欢迎。还有寒玉浆,也能在一些酒坊中看到了,被那边的酒客誉为酒中珍品。”
周自衡笑而不语,蜀地都是王一方在负责,的确是做得不错。
陆存中遗憾道:“周兄的脑子,奇思妙想实在太多。可惜周兄实在是太忙,不然我还挺想经常来讨教一二。”
周自衡忙道:“我在家之时,陆兄尽管来。”
李崇义醉意朦胧,闻言乐不可支对陆存中道:“恐怕你要是多来几趟,家底的一半就要交给他了。”
“胡说!”周自衡笑骂道。
康有德和刚到江南没多久的任平不知两人在说什么:“此话怎讲?”
陆存中哈哈一笑,向两人解释了一番。原来是之前为了修建陂塘,周自衡向江宁县一带的世家们化缘来着。
这其中,陆存中代表陆氏,出了个大头。于是,其他世家们纷纷解囊相助。
“其实,在下并非单纯为了给周兄撑场面,”陆存中道,“周兄所规划之事,的确是对整个江宁县都大有裨益,包括我陆氏的田庄在内。只是许多人只看眼前,不看未来,鼠目寸光而已。”
既如此,那他带个头又何妨?
这绝对不是因为他要交好周自衡的缘故。
好吧,有那么一点点的因素在。
李崇义笑得更开怀了:“你们夫妻二人,一个在长安城让世家们花钱,一个在江南让这边的世家们也花钱,果真是绝配!”
康有德执着酒杯道:“关键是,还都能让人掏钱掏得心甘情愿,过后还要感谢他俩!”
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周自衡也忍俊不禁,别说,还真是。
长安城。
李世民也正在与房玄龄聊到此事:
“户部的人应该已经到了江南了吧?”
房玄龄:“算算日程,应该到了。”
李世民感慨万分:“没想到周十三郎竟然愿意将这样一看就赚钱的东西献与朝廷,之前对他的封赏还是太少了些。”
房玄龄轻咳一声:“陛下,一码归一码。周十三郎此事的确高义,但他并不是没有得到好处。若是因此而给他加官进爵,恐落人口实啊。”
那些谏官们非得参一个卖官鬻爵不可!
“房爱卿提醒得对。”李世民这才醒过神来,“的确是不能因此而行封赏一事。”
房玄龄笑道:“倒是江南道屯田的夏收应该结束了,若是这次依然有所增长,那才得要好好的论功行赏才是。”
李世民眼睛一亮,对啊,江南道的夏收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算了算日子,差不多要等最起码一个月后才能得到消息。
于是,他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周自衡递上来的那封折子上,狐疑问道:“房卿,海运果真如此赚钱?”
周自衡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若是玻璃能够行销海外,朝廷每年能收到多少分红。李世民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呼吸都加重了几分。而且,在折子里他还建议这样的项目可以多一点,比如丝绸、瓷器……
这封折子又引起了三省六部的一场大争议。
有人觉得此法可行,也有人觉得朝廷岂可行商事?
还有一部分人担心这是与民争利。
而伴随着这场争论浮上水面的还有一个让人隐隐心惊的问题——盐铁,可要仿照汉朝桑弘羊改制,将其收归国有?
总之,这段时间的朝堂与宰相集议上,那是相当的热闹。
“海运赚不赚钱,微臣并不清楚。但是,”房玄龄道,“前隋时,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军需粮草也是走的海运。奈何那时运河还没有疏通,长安洛阳无法通到扬州泉州等地,最终只能放弃。”
李世民与他共事多年,极有默契:“是了,走海运明显更快,自然货运更快,成本也更低,于贸易有利。”
看来的确是赚钱的。
只不过这事一时半会儿还定不下来。他想起朝堂上的纷争,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自己的额角,笑骂道:“他们两夫妻,一人在长安,一人在江南,但给朕找事的能力却是不相上下的!”
时不时,就能让朝堂吵上一吵,辩上一辩。
房玄龄呵呵笑道:“这也算是本事。”
李世民忽然想起来:“悲田院这两天好像要开张了吧?”
房玄龄颔首:“钦天监已经拟好了日期,就在后日上午巳时一刻,即对外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