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4/5页)
萧桓本也应当叫谢翎离开的,毕竟谢翎此时还没有官职,于情于理都不适合站在这儿。只是殿中就只有他们三人,萧桓莫名的便想让他留下来,这时候只是道:“不必。”
“让顺亲王进来吧。”
外面七十几岁的老亲王走了进来,虽然年逾古稀,但是精神头倒看着充足,见到陛下之后先行了一礼又看向旁边的谢翎,怔了一下。
不过这时候被陛下召见,他心里也已经有些想法了,倒是没开口询问谢翎的事情。
谢翎松了口气悄悄地站在陛下身侧。
“皇叔看看吧。”找了三日终于证据确凿,那位不知是胡大成还是胡二青的学子最后消失的方向就是顺亲王府,这位皇叔比先皇年纪还大,在京城这么多年也只有他有能力帮孙太后了。只是叫萧桓质疑的是顺亲王当初分明是反对孙太后的,如今为何反悔又要迎孙太后回京。
顺亲王看了眼折子,面不改色。
“陛下鹰卫果然名不虚传。”他做这件事时倒是抱了一半的希望隐瞒,现在看来是藏不住了。
看着顺亲王依旧毫不低头的样子,萧桓忍不住皱了皱眉。
“皇叔就只想说这个?”
顺亲王抬起头来:“陛下想听老臣说些什么?”
空气中气氛似乎有些凝滞,谢翎没想到这老王爷这么刚,这时候都不低头,吓了一跳。
偷偷去看武帝,果然看到上首的人面色渐渐沉了下来。
谢翎也已经好久没有见过陛下这种神情了,一般这个时候感觉就像是真动了杀心。
萧桓嗤笑一声:“就从太后给了皇叔多少好处来说。”
“朕倒是有些好奇,如何才能让皇叔摊这趟浑水。”
顺亲王心森*晚*整*理底一沉:“若是说太后没有给老臣任何好处,陛下大概是不信的。”
“不过正如陛下所言,老臣确实帮了太后。”
“太后求来时老臣做了遮掩。如陛下所猜,那个失踪的学子确实是真正的胡二青,而告御状的是胡大成,也就是孙太后的人,从来没有什么双生顶替,不过是老臣和孙太后联手做的一场戏而已。”
“至于目的,敢问陛下——陛下是否准备开春时便对匈奴用兵?”
嗯?
这句话叫谢翎终于反应过来了。
是因为匈奴的事情?
对了!这位顺亲王是个主和派,当初史书上能因为武帝准备出兵匈奴觉得劳民伤财而和武帝在朝堂上争执,现在也能因为猜到武帝的心意而提前表明态度。
——奉迎孙太后回宫,制衡武帝。
牵制住武帝在朝堂上的动作。
萧桓认真盯着他:“骑兵有人走漏了消息?”
不,那支骑兵被他彻底隔绝着,不可能有人知道,那么就是“皇叔猜出来的?”
果然,顺亲王道:“老臣也算是看着陛下长大,陛下性情老臣再清楚不过。”
“对于匈奴陛下绝不可能放过。”
“不过老臣只想说,距离上次吞并大燕才不过三年多,百姓刚刚休养生息,陛下可曾考虑过?”
“穷兵黩武实非圣君所为。”
“与其看着陛下大动干戈,引得江山不稳,老臣不如让太后重返朝堂。”
“嘶。”
分明知道当初武帝和孙太后斗的有多激烈,顺亲王还这样说。
谢翎咬了咬牙:“他是真不怕死啊。”
系统也不敢说话,谢翎摇了摇头。
“虽然他说的有一部分道理,但是这也不是陛下穷兵黩武啊,而是匈奴那边不放过我们。”
如果不是知道历史,谢翎也不清楚匈奴那边出了个厉害人物,对中原野心勃勃,这种时候抢占先机的人损失才会更小。
武帝培养骑兵他觉得一点儿错也没有。
萧桓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这是皇叔一人所想还是整个宗室的想法?”
顺亲王不说话,萧桓便已经明白了,宗室猜到他的意图,此时想要阻止?
原本升起的怒火此时平息下来,早在准备对付匈奴时萧桓就预想过朝堂宗室的阻力,现在倒是提前爆发了出来。
也好,现在朕腾出手处置了,倒比放在明年影响战事更好。
他面色淡淡:“既然皇叔这样说了,朕便告诉你。”
“匈奴乃是心头大患,朕必处置不可。”
“这件事不容置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无论谁来,任何威胁都是如此。”
“皇叔参与科考大案,大理寺会秉公办理。”
“参与人等朕会一一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