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第2/3页)
这样一来,原本的入镜人们只需在地方上坐镇,并教导新的入镜人如何捉鬼。
与其叫百姓们盲目拜佛求神,不如教他们自个儿立起来。而且民间也有不少高人,说不定能挖出些奇人异士。
当然,这个法子也有不少缺陷,比如普通小老百姓很可能一次死劫都过不了,比如山海镜可能会引来争抢,拿了山海镜的人借此敛财等等。再或者,山海镜泛滥很可能也会引发大灾。
但眼下最大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面对鬼怪,百姓毫无反抗之力,死了太多太多。
再不做些什么,就不是反贼的问题。现在大梁已不知少了多少人,再继续下去,焉知他们大梁会不会……
说到这儿,三公主觑着皇帝面色,咬咬牙还是说了出来:“再继续下去,焉知我们不会变成第二个倭国?!”
“请父皇三思!”
三公主低头跪伏在地请罪,心还在怦怦跳。
她不知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
以往朝廷总是封锁山海镜和鬼怪的消息,就是怕鬼怪一事引起百姓恐慌,世人多愚昧,到时民间又不知会冒出多少打着神仙幌子的骗子,不知会多出多少“救世”的假僧妖道。
不光大梁,前朝、乃至前朝之前的十数王朝都是这么做的。山海镜一直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秘密。
可现在能一样吗?
纵观古今,没有哪一次爆发出如此大规模的诡异浪潮,简直像海中积攒的浪潮一股脑爆发出不可抵挡之势。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父皇做了什么?又或许只是大梁单纯地运气不好,赶上了这个时候?
各地百姓不断被害,人口越来越少。她真的怕啊,万一他们哪天也来了个百鬼夜行,步入倭国的后尘,到那时,百姓还有活路吗?
都道君为舟,民为水,失去了百姓的皇室,也不过是个空壳。
殿内阴凉,三公主跪伏在地,额头渐渐生出冷汗,越想越觉得自己刚才措辞有问题,恨不得回到过去详细思考后再来答复。
可令她吃惊的是,父皇并没有生气,只是问她:“你可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到时不知有多少入镜人恨上你。”
三公主再一叩首,道:“儿臣想过,但儿臣别无他法。”
入镜人为什么肯当入镜人?自然都是为了权势。
做了入镜人,就高人一等,衣食无忧不提,杀人放火都不必追究。现在把他们从高位拽下来,他们怎么可能甘心?
皇帝道:“你这折子发出去,不知有多少入镜人会在暗地里闹事。你有想过如何安抚吗?”
三公主道:“想过,若入镜人有怨,对着儿臣一人即可。再有……”
除此外她还想了不少对策,都写在了另一封折子里,但她不确定父皇对前一本态度如何,就没拿出来。现在她就从袖口里取出明黄的奏折递上去,皇帝顺势让她起身站着回话。
其一:让入镜人自己选,是要在京中等待还是去地方上做官。先前那一批到地方上的入镜人就可以用起来了,这样就相当于把入镜人分成了几派,不至于全部勾结到一起。
其二:让京中的这些入镜人收新入镜人为徒,由他们决定招哪些人做入镜人。师徒关系在身,有个名分在,相当于默许他们建立自己的势力。
至于他们要拿徒弟做挡箭牌也好,悉心教授也好,还是当奴仆撒气什么都行,只要入镜人多了,这些问题总是能克服的。
恩威并施,施恩有了,也要压一压,还可再设一巡检司,也由入镜人担任,时常去地方巡视考评,以及驱邪司人手可几年一换等等。
她说了很多很多,最后口干舌燥地惭愧道:“这些都是儿臣愚见,儿臣资历尚浅,资质愚钝,远不及兄姐。若有不当之处……求父皇恕罪。”
可她却看见父皇笑了起来,道:“我儿,你有什么罪?”
三公主迟疑:“儿臣……”
皇帝轻轻将折子拍在案上,道:“正好,这几日流民入京,你就负责安置流民一事吧,也叫朕看看你的手段。”
“要是办的好,朕自会考虑。”
三公主不敢相信地欣喜地抬起头来,父皇含笑点头:“去吧。”
“为免有人闹事,朕指几个人给你,这几人有些小心思,但不会坏了事,你可以叫上他们护着你。”
三公主谢恩后接过名单,有些晕乎乎地走了。
踏出宫殿大门,潮湿的风裹挟远处乌云滚滚而来,将这片恢宏宫殿吹得更加肃穆萧瑟。
扑面而来的冷风让三公主冷静不少,她先让人送帖子到朝阳公主的园子说明今日一事,再回到自己府上,叫来幕僚们商议。
几日后,父皇果然当众将差事交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