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华尔街、CLUB和绿水鬼,还有伊朗人的旧书店(第4/7页)
杜铁林仔细看了看,决定要了,便问老板萨义德这书多少钱。
萨义德戴上老花眼镜,把书拿来翻看了一下,说:“这本书确实不错,是我上次从一位老教授家里获得的。你是我的老朋友了,卖给别人要三百美金,我就给你二百六十美金吧,因为你刚才帮我鉴别中国银币了。”
杜铁林听后一笑,示意让林子昂买单付钱,他们还有下一站任务。书店老板萨义德接过钱,又花了五六分钟,把书仔细地包装好,方才交给林子昂。这间隙,杜铁林告诉林子昂,这书是送给张局的,张局业余时间喜欢研究历史地理,尤其对英文版本的历史书籍和地图册有兴趣,回北京后由林子昂把书亲自交给黄秘书即可。
其实当天下午,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纯粹就是闲逛。从伊朗人的旧书店出来后,又到波多马克河边走了走,还专门在横跨波多马克河的KeyBridge
上拍了照留念。林子昂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站去了隶属于圣公会的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据说当年小布什准备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就是在这里做的祷告。林子昂很少进教堂,也很少去寺庙,对于这些宗教场所,他总有些不适应。但林子昂知道杜铁林喜欢去这些地方,老板似乎对所有具有“仪式感”的场所都很有兴趣。
那天傍晚,已近黄昏,林子昂跟着杜铁林走进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内部,找了座位坐下。抬头仰望这座宏伟建筑内部的穹顶,在如此高耸肃穆的穹顶下,感觉个人好渺小,又仿佛从上面传下来一个声音,说着:“很多时候,我们是渺小的,很多时候,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并非无所不能。”林子昂默默感受着,他看到杜铁林端坐在最前排,静坐了许久,直到教堂即将关闭,他们方才站起身离开。
经过一个晚上的满血休整,林子昂精力充沛,早早地起了床,在酒店周边慢跑了一个小时。这次他们住在城里的丽兹卡尔顿,进出都还方便。都说晚上不要在华盛顿城里闲逛,治安堪忧,林子昂心想,人家这地方是美国的首都,谁会觉得首都的治安不好呢,肯定是胡说。但人生地不熟的,晚上回到宾馆后,也就没有出门瞎逛。到了第二天的清晨,太阳升了起来,再不出去逛逛,就有些辜负时光了。出门前,林子昂还是多了个心眼,把护照钱包存放在了房间的保险箱里,随身就带了一个手机,裤兜里塞了二十块美金的零钱,还有一张护照签证的复印件。如此安排之后,身心轻松地出了酒店。
此时的华盛顿,肃穆而安静。清晨的空气清冽,因为还没到上班时间,人也不多,同纽约的嘈杂完全不同。加之是首都的缘故,政府部门、博物馆的建筑都盖得严肃而正经,林子昂戴着耳机,在周边慢跑,看周边的街景,便觉得似曾相识。乍一看,真有点像北京长安街,心想着,大国的首都,看来基调都是相似的。
因为互联网的关系,他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所接受的资讯信息基本上已经和国际同步了。来美国之前,NETFLIX新上了一个美剧《纸牌屋》,林子昂便在字幕组的帮助下,扒了“生肉”,看完了第一季。《纸牌屋》剧情硬核,把华盛顿的政治生态拍得波诡云谲,而中国人看政治题材的美国影视剧,容易以为真实情况就是这个样子。或者,天然觉得,美国的政治游戏,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但无论如何,周边华盛顿的街景,建筑风格,冷冷的色调,倒是和《纸牌屋》里的场景一一对照了。跑着跑着,林子昂的肚子感觉有点饿了,或许到了中午,应该能在华盛顿某个街区的角落,找到《纸牌屋》男主人公弗兰克最喜欢的那家猪肋排店吧。似乎,那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吃法。
林子昂不敢耽误时间,在周边跑完既定路线后便回了酒店,简单地冲了一把澡,接着把公司事情处理完毕,等待和杜铁林会合。好在有时差,在美国的白天时间,国内是深夜,也不用担心紧急电话和信息之类。倘若是这边的晚上十一二点,反而不敢睡觉,北京一堆的事情,时不时地就传过来。这几年,林子昂的神经始终紧绷,对手机铃声特别敏感,而且时间一长吧,也有后遗症,总觉得自己的手机在响,都有点幻听的嫌疑了。
上午10点,杜铁林准时到了楼下,林子昂和司机小梁已经在大堂等候了。小梁是这边的地接,在纽约接机送机,包括这次从纽约到华盛顿,顺道去费城停留,都是小梁开车并陪同。杜铁林有时候公务出访来美国,地接的事情,全部委托小梁所在的公司办理,国内若有重要客户来访,也都是由振华控股委托小梁所在公司负责全程接待。这两三年因为来得多,彼此也都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