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现金为王之绝杀孔老三(第4/6页)
只是如果仅仅依靠王江南和杜铁林的一己之力,这条道路艰难而漫长,依旧需要不断的资源投入,特别是海量的资金投入。有些还需要海外布局,牵扯到金额巨大的外汇调配,处处都是难题。事业做得越大,投入的资源也越大,风险也随之不可避免地产生。
王江南问杜铁林,后续怎么办?是不是干得有点猛了?
杜铁林说,你负责技术上的事情,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王江南又问杜铁林,人家都在海外收购地产文旅项目、入股海外金融公司,你怎么不去弄呢?
杜铁林说,你看我这块头,能跟人家比吗?咱几斤几两,出身何方,咱自己心里还不明白吗?
王江南说,你老杜这是客气话,就你这股蛮劲,要是你想干的事情,别人谁也抢不过你。
除了凯康电子,振华控股在其他制造业端的布局,也加强了。专做高端诊疗设备的联动医疗,专做高铁节电设备的寰宇智能,诸如此类的企业,振华控股陆陆续续又投资了好多家。只是这些企业都有一个最大的“弱势”,就是作为投资者,你的投资如何退出,始终是不确定的。明明知道这些是好企业,但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实现盈利,需要持续性投入。在既有的国内资本市场,一个还没有盈利的企业,它的上市之路是十分艰难的。作为此类企业的投资者,资金压力是很大的,能否扛得住,资金链的安全尤其关键。
振华控股即便再有钱,面对内部LP的压力,面对进一步募资的需求和盈利要求,还是要逼迫着你去赚一些热门的“快钱”,要去追一些明星企业,甚至于要求你在企业A轮B轮C轮的转换中赚钱,而这种类似击鼓传花的赚钱方式,又恰恰是杜铁林最“深恶痛绝”的。这些年下来,杜铁林始终想寻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既能手里有钱好干事,又能不被过分的短期诉求而打乱节奏。但理想归理想,现实却太残酷了。
2017年的夏天,前前后后出了不少事情,金融圈的人自然最敏感。在这之前,振华控股被人笑话,说他们小富即安,应该是“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时候,杜铁林居然带领振华控股的兄弟们拼命地回笼资金。“钱有屁用啊,那么好的资产不去买,钱不花出去,怎么能增值啊?”“振华控股和杜铁林,就是一帮怂货,小农思想,注定做不大。”圈内的评论大抵都是如此。
没想到,风云突变,没几个月的时间,这画风就变化了。尤其是在“去杠杆”的大潮下,个别看似大到不能倒的“庞然大物”,亦遭“劫难”。搞了半天,原来之前的“一帆风顺,无所不能”,其实都是“艺高人胆大”,大鹏展翅,借风起势而已。这如今,银行抽你几次贷,或者不再让你借新还旧,再外部舆论这么一起哄,即使没事也变成有事了。
于是乎,一堆“牛鬼蛇神”涌向振华控股寻求合作,说穿了就是想来借点钱。振华控股充裕的自有资金,顿时成了圈内的“神话”和“香饽饽”。
起初,杜铁林遇见客人,倘若是平时不怎么来往的,也就一同叹叹苦经,打哈哈应付过去。反正出了这门,你们骂他“老狐狸”,只要不是当着他面骂,杜铁林压根就不会放在心上。但这三天两头的有客人来访,而且来的人体量一个比一个大的时候,杜铁林的内心还是起了些许变化。
演变到最后,杜铁林再这么“装下去”,就要被同业视为“矫情”了。至此,杜铁林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尤其是,他终于等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猎物”,一个他过去觊觎已久,很想要却始终不敢奢望的一块大肥肉。如今,这块大肥肉就在眼前,只要踮一踮脚,这个愿望或许就能实现了。
正当杜铁林庆幸自己的未雨绸缪,看着账上充裕的资金,准备迎接这次历史机遇的时候,死对头孔老三却也在此时“不偏不倚”地堵到了振华控股的大门口。只不过,孔老三这次是来向杜铁林“求救”的。
这是个周四的下午,孔老三亲自登门拜访,径直就进了杜铁林的办公室。
AMY正好看到孔老三走进杜铁林的办公室,连忙拿起电话打给沈天放:“沈总,你猜谁来了?孔老三!”
“谁?孔老三?他怎么可能到我们公司来啊?”沈天放疑惑道。
“我没看错,真是孔老三,他刚进杜总办公室。不信的话,一会儿你自己去问老板。”AMY说道。
再说杜铁林的办公室里,孔老三和杜铁林算是老相识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下来,该抢的生意,该结的梁子,那是一个也没少过。
“三爷,有事我们电话里说就是了,没必要非得你亲自来一趟啊。”杜铁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