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执政(第4/4页)

终于,他不堪其扰,还是见了陈希烈。

两人相见,韦见素叹道:“何必呢?你我两朝元老,曾位极人臣,还有何不满足?”

“我为国事,岂是为个人前程啊。”陈希烈抚须道。

他就是不甘心,当了那么多年宰相,资历深厚,如今却不能真正掌权,每次都沦为摆设。

于是,他说起朝堂如今的形势,对薛白还是赞誉有加的。

“殿下贤明,一扫旧日气象,志在兴复大唐。可他根基尚浅,正值用人之际,可宰执之列岂能混入如杜有邻一般之庸才……”

说到底,还是想要与韦见素联手压制颜真卿。

说薛白根基尚浅,意思是他们还有掌握相权的机会。

末了,陈希烈道:“我知你有何不忿,有何担忧。放心吧,殿下心胸宽阔,我更是几次在他面前为你求情,你不必有所顾虑,一展抱负即可。”

韦见素终于喃喃道:“风烛残年,再一展抱负?”

陈希烈道:“不错,明日便来政事堂吧。”

***

政事堂也就是中书门下省,宰相处置国事的官署。

这日是双日,不必朝会。

颜真卿早早就到了,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其中不仅有当下的公文,还有一些堆积的旧案。

陈希烈来了,则显得悠闲得多,每封公文都是扫一眼,看看有何大事。

他还命人煮了茶。

正在茶香四溢之际,韦见素到了。

听得门外的官吏们唤着“韦相公”,颜真卿与陈希烈都放下了手中的事务,之后对视了一眼。

几桩被两人暂时搁置的议程可以继续了。

简单的寒暄之后,三人围坐。

陈希烈、韦见素都是七旬,只有颜真卿还没到五十岁,两个白发对一个黑发,资历、人数上都是绝对的压制。

一桩桩分歧就被摆了出来,其中最大一桩就是崔祐甫的任命。

韦见素听了,沉吟道:“若论功劳,崔祐甫一封奏折即为朝廷开源节流,风气日新,此大功于朝……”

陈希烈知道他这么说,后面肯定还有一个“但”字。

正竖着耳朵听,门外却又传来了动静,听到有官吏正在唤什么相公。

三个宰相不由疑惑,如今实际上的宰相就他们三人,来的还能是谁?很快,一个高大的身影就大步流星地进了政事堂,解了他们的疑惑。

来的是郭子仪。

郭子仪因有“同平章事”之衔,说是虚职,但还真有资格到政事堂来参与议事,同样的还有李光弼。

而且他战功卓著、手握兵权,一旦真参与国事,话语权反而还更重些。

“哈哈哈,我是武夫,本不该来多嘴。”

郭子仪显得很豪爽,蒲扇大的手掌挥了挥,示意大家坐下说。

“不要多久,又得防秋,我很快得赶回泾原,本不该管朝堂之事。但近来难得有话想说,见猎心喜,见猎心喜。”

这成语用得不好,这里都是宰相,又有哪个是郭子仪的猎物?

但颜真卿还是问道:“郭公想说何事?”

“便是它。”郭子仪手一指,径直指向三人面前的文书,道:“朝廷既施了良策,日见成效,谏言之人立了大功,区区一个御史中丞之职,诸公何必吝啬啊?”

陈希烈一听就知道,这是薛白想安插杜有邻拜相不成,遂把郭子仪请出来了。

杀鸡用牛刀,他无话可说。

毕竟他已尽力了,请出了韦见素。

何况郭子仪马上就要返回泾原,不再参与政务,往后还是他与韦见素一起压制颜真卿。

“也好。”陈希烈道,“郭公如此说了,我附议。”

韦见素、颜真卿也都同意,此事遂定下了。

然而,郭子仪想插手的竟不止这一桩政务,四下一看,又道:“国事如此繁杂,只有三个宰相,太过辛劳了啊。”

他显然是被薛白安排过来的,算是把同平章事的虚衔发挥到极致了。

陈希烈就不可能答应在这么短时间内让郭子仪再提议让人拜相,当即给了韦见素一个眼神。

颜真卿却问道:“不知郭公有何高见?”

郭子仪郎笑道:“我引荐几个能臣,为诸君分忧,如何?”

颜真卿当即应道:“郭公只管说,我等岂是嫉贤妒能之人?”

说着,铺开笔墨,准备写奏折。

陈希烈心中微微讥讽,此时便知那“见猎心喜”是何意了,但此事哪有这般简单就能让郭子仪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