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置业
瑶光禀明了师父想要和薛娘子开店做点心生意老郡主十分支持:“好啊总算有个人能跟上清宫那帮不上进的面点师傅抢生意了!”颇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思。
她立即叫派人来宋李两人“你们小师叔想开个点心铺子你们在镇上都有私产的跟她讲讲别叫她给中人骗了!”
宋李两人当即称是,同瑶光去了退思居。
薛娘子问起镇上哪些街道人流多生意好瑶光向她们打听起翠谷别院的事,“不知你们可在那儿置了别院?”
宋静守当即回答,“我有个小院子,虽窄小了些但还算精致,改日请师叔们去玩耍。”
梨溪山上的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尤其是半山腰这一带。一些道观窄小得连自己的弟子还要去镇上赁屋子住呢,哪还能照顾弟子的家人。来访的家人要么住在山下要么就得住在镇上的客栈中,如果有能力,在翠谷中置个别院家人来访时能住得舒服些也能多盘桓几日。
李静微家没在翠谷置别院不是因为她家没这个能力,而是因为她父母认为翠谷这地方风气不好。许多女道士离了父母家人约束置了别院后别院就成了与情人私会的地方。
瑶光听到这儿想,唉哟,那买不起别院、想会情人又不想在镇上招人耳目的难道就不能租别人的别院么?就像现代的酒店钟点房一样按点交钱就行了。
她这想法刚一冒,李静微就说了,她父母坚决反对在翠谷置业就是因为有人专门干这个行当!有的时候别院的主人不仅出租屋子为年轻男女提供幽会的地点,还负责牵线搭桥。这个罪名在古代可不小。
李静微的爹李复迅是都察院巡礼大臣,就是专管风化问题的。从前他闺女没出家,他只知道梨溪山有太清宫和许多女道士掌管的道观,但并不知还有翠谷这么个罔顾礼法有伤风化的地方。
他对此非常不满。认为这些人玷辱了太清宫百年清誉。
两年前,他藉着给机会向皇帝请旨,搞了一个专项整肃道观寺院风气兼具扫黄打非的运动,精准打击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梨溪山翠谷别墅区。
李复迅借了一批锦衣卫和御前校尉,提前放风给这些人说是要去上清宫给老皇爷打醮,领着他们提前去做安保活动。
等这帮子人骑马趁夜里到了梨溪山下,他才宣布是叫他们做打手的。
李复迅一个四品官儿,在京郊这种地方搞事情,要是遇到贵胄子弟甚至宗室子弟,恐怕按压不住。放走了一个,再要管其他的,呵呵,那可就更得罪人了。
不过,他领着的这两股帮手就不同了,御前校尉没一个出身不高的,其中有好多公主郡主的儿子、孙子,没准辈分比皇帝还高,谁家是外戚出身都被瞧不起;至于锦衣卫那就更牛掰了,他们全是天子近臣,武功厉害,精明强干,还得长得帅才行。不帅不行啊,锦衣卫原本是给天子做仪仗队的,长得挫连带皇帝丢脸。(瑶光听到这里暗想,这“锦衣卫”的称呼也不知道谁想出来的,和老朱家的撞了。而且不管是现在的概念还是最初起源也都一样。唉,这真是个架得非常空的时代呀。)
到了翠谷,李复迅先派人堵住别墅区进出口,然后派一队人在街道上维持秩序,任何人不得出入,有谁从院子里跑出来的,哈哈,那正好,非奸即盗,先锁了。然后挨家挨户检查,凡有可疑人物,通通锁了!全都带回刑部。
这些人被带回刑部大牢后,起初还有不少怕丢脸不敢说出自己身份。李复迅也不急,没事,先关着,关了几天之后自然有家人来找,一个都跑不了。
皇帝没想到真能抓到这么多人,其中还有不少宗室贵戚子弟,大感丢人。迁怒之下命李复迅查出来是谁家的女冠勾引的他们不学好,将这些女冠一概除了名,夺回道籍,连同她们出家的寺院都受了申饬,还得罚款!
但是,皇帝并没让李复迅的扫黄运动继续搞大。只搞了这一次以儆效尤就完事了,还下旨明令不许各地仿效。
皇帝不傻,出家业每年交了不少税呢!你这么搞搞搞,连我家亲戚都敢搞,这运动要是推广到地方,我去,那还不搞大了?到时候恐怕没有事,地方官也得寻个藉口搞一搞,变相勒索,搞点小钱钱。到时人人自危,谁还要出家?本来出家的女子也要赶快还俗了!那空出来的税务缺口怎么办?那是你李复迅念叨几句圣人的话能补回来的吗?
李复迅没能继续搞事,大为扼腕。
皇帝先褒奖了他,过了几个月又升了他的官儿,三品翰林供奉。这个官名虽然也有翰林,但和翰林学士差得远呢,翰林学士负责给天子起草诏书,是近臣,实权,翰林供奉则是在翰林院讲课的。
瑶光听了暗中一笑,可见皇帝私底下并不喜欢李复迅搞事。你不是喜欢讲礼义廉耻,总拿圣人的话当事儿么?行吧,那你便去翰林院讲个痛快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