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皎皎
投桃报李,顾皎对崔妈妈的善意刚释放出去,对方便命仆妇送了诸多物资来。
有围挡用的薄木板,新鲜的蔬菜和肉类,一些修整齐的石块青砖。
顾皎大喜,不顾还生着病,非常积极地谋划起来。
“且简单些,用砖石做基础,木板围挡,咱们再找点脏污了不能用的布来挡风。”她站在正房西边的回廊下,“这边,隔起来,做个灶间。”
她受够了日日水煮菜。
虽然病中不能大吃大喝,但小小地开点胃口无妨。
她道,“找人砌灶麻烦了点儿,搞几个炉火式样的应该也够用了。啊,若是能出一个烤炉的话,能做的多着——”
“夫人。”海婆失笑,“勺儿自会弄,简简单单,一下午就得。你回屋歇着,看看书,或者和含烟说会儿话。”
“这是嫌我碍事了呢?你放心,我只动嘴,不动手。”顾皎左右看,“柳丫儿,你最小,负责监督我。”
“好。”柳丫儿脆生生道,“若是夫人动手了,怎么说?”
“罚我给你说个好菜。”她笑眯眯,自己的才能也该有用武之地了。她转头问旁边不自在的含烟,“含烟,你想吃什么好吃的?我都能说得出来。”
含烟昨日才犯了错,被海婆当众没脸,又晓得可能被将军听去了,也是一晚上没睡好。上午沉默地跟在杨丫儿后面做事,这会儿正感觉被孤立。她不妨会被顾皎点名,立刻有些喜出望外,道,“夫人吃过见过的多东西肯定比我们都多,我也说不出什么来。”
柳丫儿便觉得她无趣,道,“含烟姐姐,咱们不拘好坏,说出来给勺儿姐姐参考一个呗。”
“无妨。”顾皎挥手,对海婆道,“海婆,在家里的时候我就说能说得一口好菜,你不信我。这样,勺儿的炉子弄好了,我且来看看,给你们试试我的真功夫。”
夫人开心,整个院子跟着开心,都笑了起来。
果然,没会儿功夫,就好了。
外围用木板简单遮挡了一下,做了一个通风换气的小口子在侧壁上。内壁糊了一层麻布,看着干净整齐许多。靠墙用条石和木板垒了一个宽敞的平台,做操作板;侧面排了三个小火炉,供用煎药和熬汤不同的用处。
顾皎很遗憾没弄出来烤炉,或者烧烤架子,但也就够用了。她又去看了看送来的各样吃食,菜少而肉多,想是过年和冰封的原因。诸如鸡鸭羊肉,她点了鸡肉出来,道,“把鸡胸肉和鸡腿肉取下,骨架连着翅膀和脚,用来熬清汤。小火,细细的,还得撇了浮油,必要让汤水清亮见底。胸肉洗干净,等汤好了后,在其中烫熟,一刻钟就得。放凉了后,撕得细细的——”
弄个鸡丝面条吃,多么的暖和鲜美。这样,即使没有蔬菜,也不会腻得慌。
羊肉倒是好东西了,只不知勺儿有没有办法撇除膻味。
再想想,某次温夫人似乎提到了脍。顾皎的记忆中,古代的脍仿佛是切得薄薄的生肉,以鱼肉为主。算了现下是冬季,生食暂且免了。
杨丫儿道,“夫人说得果然好,我都流口水了。”
海婆一声,“毕竟是口腹之欲。”
“勺儿,可做得?”顾皎问。
勺儿点头,“做得。”
顾皎便放心了,含烟担心这边烟熏火燎,弄脏衣服。因此,劝着顾皎进屋,给她烤火炉,熏香,看书会儿。
她也听得人劝,当真回屋等着去了。
含烟自去做事,顾皎便去翻李恒的书。多是《龙口志》《河西志》这般的书,少部分是《齐民要术》。他看过的地方,用薄竹片的书签夹了。她便好奇,也去翻着看,连蒙带猜,懂了个七七八八。李恒看得认真,某些书页上居然有小小的楷字记录。譬如,河口产稻谷,年两季,若向阳些的地儿,能做到三季。稻谷有诸多品种,为迎合富人口味,多种了生长日长且产量低的,卖去京州,京都等地,颇受士人和豪强们的欢迎。
顾皎觉得颇有意思,没想到暴君居然是个农业爱好者,便坐下认真阅读起来。
龙口平原因靠山临河,地貌还算多样。低洼些的地方,鱼桑盛行;靠里面一些,多做成水田;临山的坡地或者丘陵,被豪强们买了,引山泉水等等,片成了茶园或者果子园。不过,也有零星的散户,开出许多旱地,种小麦和粟米。小小一个县城,居然十分多样。
李恒烦恼的,应该是产量。他在稻谷处做批,产量高的才是好良种。
这一看,便入了迷,还是含烟喊了一声“将军”才惊醒了她。
顾皎本能地将书本扣上,迷糊地转头看窗外。天还没黑呢,他怎么回来了?
她起身,看看被自己翻乱的桌面,抱歉道,“将军,马上给你收拾好。”
李恒又露出略有些忍耐的摸样,抬脚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