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3/6页)

“就算她去了,也不过是多了一个虚情假意赞美新生儿的客人罢了,”伊奇若有所思地评论道,“这也是整个派对的目的。”

理查德森太太叹了口气:“伊奇,对于朋友的邀请,你应该学会感谢,而且这个派对只对家族的朋友开放,珀尔不是他们家的朋友。”她用力扣牢挎包锁扣,甩到肩膀上,“你应该知道其中的区别,来吧,我们要迟到了。”

那时感恩节刚过去不久,理查德森家的人开着两辆车出席了麦卡洛家的派对——莱克西、崔普和穆迪驾驶其中一辆,理查德森夫妇开另一辆,后排坐着闷闷不乐的伊奇。麦卡洛家高朋满座,门前的街道两旁停满了宾客的汽车——麦卡洛家事先跟警察打了招呼,暂时无须遵守西克尔高地的停车限制,家门口的信箱上绑了一大捆粉红色和白色的气球。

房子里人头攒动,长桌上摆满丰盛的食物,现场还有餐饮公司的人提供各种小吃,包括馅饼和涂抹了荷兰酱的煎蛋,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只三层高、粉白相间的蛋糕,蛋糕顶部有个婴孩的雕像,胖嘟嘟的小手里握着数字“1”,到处都是粉红色和白色的飘带。麦卡洛太太坐在餐桌前,怀里抱着她女儿——当天的小寿星米拉贝尔·麦卡洛。

理查德森太太几个月前就见过米拉贝尔,那时她刚到麦卡洛家。她和米拉贝尔的母亲琳达·麦卡洛一起长大,同是西克尔高中1971届的毕业生,自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是朋友,两人同时外出求学,又同时回到西克尔找工作和建立家庭。唯一的区别是,理查德森太太婚后很快生了莱克西、崔普、穆迪和伊奇,而麦卡洛太太则十多年没有孩子,于是她丈夫决定领养。

“天意如此,我母亲经常这样说,”听到麦卡洛家领养孩子的消息,理查德森太太告诉丈夫,“马克和琳达盼孩子盼了那么多年,只能说天意如此,我的意思是,这个孩子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他们正在绝望的时候,一天上午十点半,社工打电话来说,有个亚洲婴儿被人放在一个消防局。下午四点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已经到他们家里去了。”

米拉贝尔来到麦卡洛家的第二天,理查德森太太过去看宝宝,琳达把收养孩子的经过告诉了她——接到社工的电话,她立刻开车去婴儿用品商店,置办了宝宝需要的所有用品,包括各种衣服和够用半年的尿布。“刷爆了我的信用卡。”琳达·麦卡洛笑着说,“社工送孩子过来时,马克还在组装婴儿床呢,简直像做梦一样。”她弯腰看着摇篮里的婴儿,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个月,收养手续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之中,麦卡洛太太告诉理查德森太太,她和丈夫希望在一两个月内搞定此事。小米拉贝尔非常可爱:细软的黑头发上套着粉色的发箍,圆脸庞,黑色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人群,小手还抓着麦卡洛太太项链上的珠子。

“噢,她看上去像个小洋娃娃。”莱克西惊叹道。米拉贝尔转过头去,脸埋在麦卡洛太太的毛衣里。

“这是她来我家后我们举行的第一场大派对,”麦卡洛太太说,一只手抚摸着女孩的黑发,“她还不习惯被这么多人围着,对不对,咪咪?”她亲了亲孩子的手心,“但我们不会不给她庆祝第一个生日的。”

“你们怎么知道她的生日是哪天?”伊奇问,“她不是被抛弃的吗?”

“她不是被抛弃的,伊奇,”理查德森太太说,“她被人留在一个消防局,非常安全,跟抛弃可不一样,而且她现在来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家庭。”

“可你没法知道她的真实生日,对不对?”伊奇说,“是不是随便选了个日子来庆祝的呀?”

麦卡洛太太调整了一下怀里的婴儿的姿势,“社工估计,她被我们收养时有两个月大,当时是1月30日,所以我们把11月30日作为她的生日来庆祝,”她有点儿不自然地对伊奇笑了笑,“能够决定孩子的生日,我们觉得自己很幸运,温斯顿·丘吉尔和马克·吐温都出生在11月30日。”

“她的名字真的叫米拉贝尔吗?”伊奇问。

麦卡洛太太身体一僵。“她的全名将会是米拉贝尔·萝丝·麦卡洛,等领养证明办下来之后。”她说。

“但是她以前肯定有个别的名字,”伊奇说,“你知道是什么吗?”

事实上,麦卡洛太太的确知道。发现女婴时,她被塞在一个纸箱里,为了抵御冬季的严寒,孩子身上穿着好几套衣服,外面又包了几层毯子,裹得像一只蚕茧。纸箱里有张字条,麦卡洛太太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社工给她看了字条:宝宝名叫美玲,请收留这个孩子,给她更好的生活。收养孩子的第一晚,女婴终于在他们的膝头睡着后,麦卡洛夫妇花了两个小时查阅姓名辞典,他们决定弃用孩子的原名,为她另取一个名字,而且,至今为止,两人并不后悔当晚作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