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村 四(第3/13页)
邓绪再瞥了他一眼,垂眸不语。
张屏继续道:“辜家庄到底因何而灭,下官尚未完全明白。”
邓绪道:“你都查到了这里,本寺再隐讳也无用处。快十年前,本寺还在边关军中,此事我不知情。朝中的记录,的确是瘟疫。”
柳桐倚道:“下官以为,此记录应无隐避,是直录所知实情。辜家庄在朝廷治下,安居数代,若非奇祸,岂能不察。”
邓绪点头:“不错。”
还波及了周围村落,官差及兵卒亦有折损,自始至终在朝廷掌握中的一个村,理应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张屏道:“那下官只能再去查其他事了。”
邓绪挑眉:“比如?”
张屏道:“同姓不婚,何以嫁娶。”
邓绪点头:“这是个事儿,朝廷关怀民生,添丁增户更当报于衙门。然则嫁娶总是家事,他人不能尽知。你查查也罢。”
张屏嗯了一声。
邓绪又问:“还有呢?”
张屏道:“还有的,下官不当查。”
邓绪呵呵笑道:“不当你就不查了?”神色突然又一敛,“脑子好使是件好事,但要使对地方,莫要偏了方向。”
张屏躬身:“下官谨遵教诲。”
一顿饭匆匆吃罢,张屏和柳桐倚一道收拾鸡骨头和渣滓,清出空地。柳桐倚忽而轻声道:“张兄放心,此事应不会牵及陈兄。”
张屏看了他一眼,默默无语。
张屏又跟着邓绪和柳桐倚在附近转了转,三人都没多说什么话。
邓绪和柳桐倚带了一辆车过来,车夫就是那个曾撞到过张屏的大汉。张屏搭了个便车回到县里,在城门处下车,自行走回住处。
道别时,邓绪意味深长道:“说不定过一段时日,本寺会再找你聊聊。”
张屏好像没听懂一般,恭敬告退。
邓绪看着他木僵僵的脸,心道,小子,你就装罢,再挑帘望了一眼其背影,桀桀一笑。
“老陶抢了本寺恁多案子,若本寺抢他一个学生,看他会如何?”
要入冬的时节,每天起床,都觉得今天更比昨天冷了几分。
天上淅淅沥沥落着小雨,兰珏下了早朝,步上湿漉漉的白玉阶,微风夹着湿气,渗透衣缝,钻进肌肤毛孔。
蒙蒙雨雾笼着层叠宫阙,烟灰的底色里恢弘堂皇平添了几分空茫。
多年之前,相似的清晨,他穿着单薄的布衫,站在街边低矮的屋檐下遥望宫墙,身前街道上贩夫走卒来来去去,堆满杂物的推车木轮溅起泥浆落在衣摆上。
那时无论如何想不到今时今刻的景况。
回想其中相隔的年月,又似乎眨眼便过。
时常觉得日子没怎么过就没了,待回望昔日,才发现似乎换了一辈子在活。
兰珏一步步走下玉阶,向前方一个身影唤道:“刘大人?”
刘知荟侧身:“兰大人。”
兰珏步履稍快,行至他身侧:“刘大人是回府还是直接去御史台?”
刘知荟道:“有些要紧公务,需赶着办完,就不回家里了。因走得急,方才不曾与兰大人招呼,莫怪莫怪。”
兰珏含笑,其实他和刘知荟同朝为官多年,除非迎面走过避不掉,方才互相寒暄几句,一般都不怎么打招呼,前后走着就各自绕得远些。
倒不是心存芥蒂,至少兰珏不是,只因他和刘知荟第一眼见时,彼此就明白不是一路人,没多少话好讲罢了。
估计今天他主动招呼,刘知荟心里正在犯疑惑。
“哦,方才一时触景忘神,竟没看着刘大人经过,该是兰某惶恐才是。”
刘知荟道:“兰大人真乃雅士,想是心中已有佳句。”
兰珏眼角微微弯起:“刘大人见笑,兰某不擅词句,昔日你我同届科考时,刘大人应就知道。不过深秋薄雨,偶忆故人罢了。”望着眼前雨丝,轻轻一叹,“算来疏临辞世,竟快要十年了。”
刘知荟垂下眼帘:“故人已脱红尘,吾等碌碌徒悲。”
“叹也不曾梦中见。”兰珏转目看向刘知荟,“不知刘兄可有梦到过疏临?”
刘知荟抬眼看雨:“梦境本是心造,有无都是虚幻。”
兰珏再一声长叹:“疏临当年,常与我论命,曾卜未来事。我亦常常想,既命早已定,应真有鬼神。不知你我之思念,疏临是否能知。”
刘知荟淡淡道:“刘某不似兰大人这般善感,逝者已逝,唯存余心,虚无缥缈事,不值得信,不曾多想。”抬一抬衣袖,“公务委实赶得急,先行一步,兰大人见谅。”
兰珏亦拱手:“刘大人慢走。刘大人时时刻刻将疏临铭记在心中,不论神灵魂魄是否有,疏临能否感应,刘大人的这份情谊,天地已知。”
刘知荟移开与兰珏相触的视线,匆匆离去。
兰珏在原地站了片刻,继续前行,遥遥一个声音道:“真是稀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