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六名旅馆工作人员(第6/7页)
平贺一边对照着图表,一边思考着具体分析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却有明显的根源在哪里。而且仔细观察,这些项目中有的看似相似却又不同。
首先,凶手为什么不使用同样的凶器?在第二案发现场,凶手窥视出一种紧迫状态。对第二现场的第二被害者,使用刀器不是更安全、更准确吗?
其次,为什么将第一案发现场搞成全封闭的密室?仅仅只是为了推迟案发吗?
第三,为什么没有将第一被害者伪装成自杀?再伪装几处伤口,将凶器留在现场,不是就当作自杀了吗?倘若不伪装成自杀,构成“密室”就没有很大的意义。
第四、凶手为什么将福冈选为第二现场?假如凶手在东京附近有住处(这种推测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与冬子的关系),那么将东京设为第二现场,既有对本地情况熟悉的便利,又便于逃走。
经过综合分析,尽管初看凶手像一架精密仪器那样周密,但还是不难看出其活动极不协调。
接着,平贺又考察了两个现场中出现的共同点和类似点。首先,案发现场都在旅馆里。无论在第一现场构筑了全封闭的密室,还是在第二现场躲过他人的目光长驱直入,可见凶手是对旅馆的内情非常熟悉的人。
平贺想到这里恍然大悟。对了!是旅馆!这两起案件都与旅馆这个场所有着很大的关系。被害者、作案场所、作案时间、出入途径、钥匙、有关人员,这些不全都与旅馆有着密切的关系吗?不!简直可以说,就是在旅馆里。
说凶手是对旅馆的内部情况非常熟悉的人,不就是旅馆内部的人吗?以前还尽以为是第二被害者将旅馆的情况告诉给凶手,然而难道不是凶手自己就很熟悉吗?
但是,警方对护城河旅馆内部的人进行了彻底清查,没有发现可疑的人。
这时,平贺产生了一个疑问。凶手也许是其他旅馆的?是啊!我们必须将视野再开阔一些。将“被害者死去谁最得利”的侦查基本常识限定得太狭窄了。
久住政之助死去谁最得利?平贺想起调查记录上小林刑警和井口经理的对话。
小林——“社长的变故会影响到与科林顿的业务合作吗?”
井口——“也许不会马上反映出来,但董事中持反对意见的也很多。”
小林——“倘若这次合作事项不成功的话,谁能获利?”
井口——“倘若那样,京滨地区同行业的人都会大大地松口气的。”
虽然原话记得并不十分准确,但的确有过这样的对话。
“这起凶杀也许是企业竞争的外部表现吧?”
平贺感到惊讶。即便是一流企业,无论怎样为了公司的发展,也不应该杀人。
平贺尽管为了追捕凶手四处奔波,但从未在营利的企业里待过,无法理解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生存着的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和生存,在进行着多么残酷的竞争,也不可能理解在资本自由化带来的国际性生存竞争中,旅馆业所处的严酷的环境和条件。从那典雅的气氛和宏伟的外表来看,他曾经以为和警察那种充满着血腥味的职业相比,是多么文雅的职业!
因此,平贺即便怀疑是企业之间相互倾轧引发的凶杀,也丝毫没有真实的感觉。然而,眼下没有任何线索,因此不能忽略任何些微的可能性。而且,要在京滨地区一流旅馆的职员中找出“国男”这一有名无姓的人,看来并不那么困难。因为是冬子的郎君,所以年龄也有一定的范围。结婚仪式预定在11月底,预示出对方是独身或离婚者,或许就是将要离婚的人。
其中独身者最可疑,那人竟然会杀害女人,所以可见他根本不想结婚。也可能是有妻室的人花言巧语利用冬子的女性心思,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摆脱嫌疑。
总之,调查对象的范围一下子缩小了。平贺站起身来,心想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向村川警部汇报。
5
平贺的想法得到认可,搜查本部立即向各旅馆的人事课进行查询,这个调查不像平贺想象得那么简单。后来才知道,旅馆人员(尤其是与餐饮有关的人)最容易流动跳槽,而且所有的旅馆都在无休止地扩大,所以看来难以完善职员的档案。而且要查找有名无姓的人更是困难得多。
尽管如此,三天以后,各旅馆向搜查本部送来了这样一份名单。
东都饭店(东京)大浦国男——宴会课长 38岁
新帝都饭店 (东京)柴崎国男——服务员19岁 独身
京急旅馆(东京)松村国男——经理课23岁 独身
大都饭店(东京)长谷川 国男——厨师 42岁
东京皇家宾馆(东京)桥本国男——企画部长 32岁 独身
帝都皇子宾馆(东京) 柳国男——总服务台课长 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