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剖析

《腐蚀》原名为《腐蚀的结构》,是当代日本新社会派推理小说著名作家森村诚一的代表作品之一。1971年至1972年发表后受到文坛内外的重视并获得了推理作家协会奖。1974年作为单行本问世,至1978年5月成为连续发行二十五版的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这部作品不仅使六十年代末期开始蜚声文坛的作者一跃成为新社会派的“旗手”,而且成为该派代表作品之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主题,精湛新颖的艺术构思,跌宕奇特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引人入胜的景物描写,饶有兴趣的逻辑推理,使这部作品羸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六十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工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工商业界的竞争、垄断财团对中小企业的吞并活动空前激烈,政界要人、政府官员与财界勾结,贪污受贿、营私舞弊时有所闻。在“经济繁荣”之中出现了种种矛盾。《腐蚀》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日本社会问题。

《腐蚀》是一部兵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作品。它之所以深刻,是因为这篇作品揭示出日本的社会结构是个“腐蚀的结构”这一关系着日本亿万人民生活命运的重大问题。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三种类型人物,它的中心主题是通过这三种类型人物的思想行为和遭遇展示出来的。

第一类人物是由大政客名取龙太郎、资本家土器屋贞彦和垄断财团大资本家代理人本田义和这类社会上层人物构成的。名取龙太郎是作者揭露得最彻底的一个腐蚀者的形象。

名取龙太郎是个按照升官图往上爬的官迷心窍、野心勃勃的政客,他已经爬上了国会议员、执政党党阀和派系头头的地位,正想爬上下届总裁的宝座,当上当朝一品总理大臣。他从官场中得出个结论,也是他的信条:要想升官,就得有钱作支柱。因此,他不择手段地去抓钱。

作者通过娶妻、嫁女、杀婿等情节和一系列幕后活动的绘影绘声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这类野心政客的丑恶嘴脸。

腐蚀者中具有代表性的另一个人物是土器屋贞彦。他虽是个自负而有干劲的人,想用一手伸进国防厅作御用军火商,一手伸进信和钢铁公司作经销商的办法来迅速扭转土器屋产业公司的危机,结果是危机不但没有避免,反而搭上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而土器屋产业公司同信和公司的竞争,则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同又恢复了元气的垄断财团竞争的一个缩影。它形象地说明了,土器屋公司这类中等企业同实力雄厚的垄断资本竞争,无异于小鱼在鲸鱼嘴前争食,注定了连自己也要被一口吞噬的命运。

国防厅官员中桥与和平政经新闻社职员松尾是两个被腐蚀而又是腐蚀者的工具的典型形象,他们是作品中的第二类人物。

我们从这些人清楚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上层人物之间根本没有友情、爱情和亲子之情,而是阴险、冷酷、凶残、尔虞我诈、唯利是图,互相把对方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一个工具。名取龙太郞反对亲生女儿和义子恋爱,并非出于伦理道德,而是把亲生女儿当做高价才能出售的商品;土器屋贞彦和冬子结婚,并非出于真正爱情,而是为了充分利用“老泰山”这个有权势的政客;土器屋之所以不惜血本去贿赂中桥,是想叫中桥给他打开一条作国防厅御用商人之路。当然,任何商品的使用价值都是有限的。松尾、中桥这两个奴仆、爪牙杀害了土器屋、雨村,为吞并土器屋产业公司立下汗马功劳后失去了使用价值,就被“象一双旧草鞋似的”一脚踢开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如同一块巨大磁铁吸引着人们,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成为人们衡量行为价值的准绳。的确,在他们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共产党宣言》)。

另一方面,作者以同情和赞美的心情着重描绘了三个拒腐蚀者的形象。

正直、年轻有为的原子能科学家雨村征男是个埋头于科研,一心想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他不愿用自己的巨大科研成果作为商品和资本家交易,更反对制造杀人武器。他洁身自好,抗拒腐蚀。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正直的科学家不过是“下蛋的鸡”只能下蛋,而“无权过问用下出的蛋做什么菜”。没有自由,不能自主。他们的理想同这个社会现实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既不能与这个龌龊社会同流合污,但又无法摆脱,这就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雨村之死说明,由野心的大政客和唯利是图的大资本家勾结起来支配一切的社会制度是容不得一个正直的科学家生存下去并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雨村的悲剧绝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社会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