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20/29页)

“我们订阅的其中一个资料库里应该会有些报道。你查过吗?”

“我没想到,”她说,“也没查过。”

“是一千三百号的那栋大厦,对吧?”

“没错。”

“我帮你查查,如果我这里查不到,我会打电话给在《纽约时报》工作的人。反正怎么着都很方便。”

“谢谢,你人真好。”她说。

“我听说你和一个迷人的王子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

“朋友而已。”她说。

十点半在办公室的会议结束后,莎拉拿进来一个从宣传部递交过来的信封。

信封里面装着一份电脑打印资料,对开的,足有半英寸厚。

她先浏览了一些公众的反对意见,这些意见针对的是巴里·贝克的计划,他当时打算在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盖一座二十一层高的长条形楼房,还有一些资料反映的是“理想社会社团”和卡内基山丘的居民们团结一致,在布里克教堂举行了集会,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抗争最终以一场失败的官司告终——这些文件加起来有四分之一英寸厚。

她又读了有关死亡事件的报道,人们相信威廉·G.韦伯的死与毒品有关,他是一名证券分析师,二十七岁,住在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

的确,接下来的报道都认为威廉·G.韦伯的死是毒品造成的,确切地说是因为过量吸食可卡因。他是名毒贩,自己也吸,显然他没有分清楚出售的货物里哪些掺了假,哪些没有。还好他那两位女伴吸得比他少。

她赶去参加十一点举行的销售会议——整场会议倒还太平,主要讨论了下周日书单上的四本书,两本小说,两本非虚构作品。琼邀请她在1月6日——是个周日,一起吃晚饭。“叫上彼得,当然别的什么男人也行。”她谢过她,并说她很有可能带去的还是彼得。

她在东佩里戈尔和一位英国代理商一起吃了午餐。

她让莎拉谢绝一切电话。

她读了有关奈奥米·辛格从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十五层坠楼的报道。报道称,在这起事件发生前一年,这栋楼里有位名叫布伦丹·科南海伊的租客,五十四岁,因为突发心脏病身亡,加上因可卡因过量致死的威廉·G.韦伯,二十七岁,是第三位出事的租客。

奈奥米·辛格三十一岁了,是WNET电视台的一位助理制作人。她周四早上曾打电话请了病假,在快到中午的时候从家中客厅的窗户跳了下来。她是波士顿人,毕业于维斯理学院[15],三个月前刚来纽约。她留下了一页手写的信件,“表达了对这个世界和个人生活的沮丧之情,并且对她的家庭和朋友表达了歉意”。她没有精神病史,也没有吸毒史。

奈奥米·辛格,三十一岁,从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的窗户坠楼,她的朋友和同事都为此事感到震惊。一位名叫芭芭拉·安·阿瓦吉安的人告诉记者:“虽然奈奥米对世界上的环保和人权事业极为担忧,但总体上说是一位态度积极的人。她搬到这栋楼来的时间很短,但已经交了不少朋友。她正在为无家可归的人拍摄纪录片,并对这项工作极为热衷。很难理解她竟会做出这样恐怖的事情来。”

她又读到了有关拉斐尔·奥尔蒂斯之死的报道,他三十岁,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的主管,头部和左手臂在使用电梯发动机时受到局部重创。周二早些时候,他正在进行大楼的日常维护工作。据电梯制造商说,虽然他们曾听说出现过类似事故,但这种事极其罕见,此类事故的发生通常与遇害者滥用药物或者酗酒有直接关系。奥特兹先生的死是这栋楼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发生的第四起死亡事件。他死后,留下了一名怀孕的妻子和一双儿女。

验尸报告说,拉斐尔·奥尔蒂斯,三十岁,死于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大楼,死时身体局部受到电梯机组的重创,近期没有滥用酒精和药物。

埃德加·P.沃里斯律师代表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物业公司出庭,拉斐尔·奥尔蒂斯的遗孀起诉了上东区那座多灾多难的高楼的楼主,后者支付了一千万美元的赔偿金,案子很快得到了庭外和解,埃德加·P.沃里斯律师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她又看了看有关休伯特·希尔死亡的报道,他四十三岁,死于麦迪逊大道一千三百号自家的浴室。

随后,她读到了有关他那本《苹果里的虫子》的内容,外加一些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还有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越南以及在芝加哥大学教书时的经历,此外,还了解了他尚健在的父母以及兄弟的情况。

她还读到了马丁·休格曼的评论:“他正在写的书堪称杰作,该书对电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他的死不仅是认识他的人、更是全社会的损失,因为全社会的人原本一定可以从他的洞见中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