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抽丝剥茧

韩沉站在灯下,夹克没有扣,更显得肩宽腰窄,双腿修长。他的神色很平静,但又带着几分惯有的淡漠,并不似跟锦曦两人独处时那样浅笑晏晏。

“不假设嫌疑人的年龄段和外貌。但他能够徒手将50-60公斤的尸体从公路搬运至林中,并且注意没有留下任何明显脚印和痕迹,说明他完成得非常轻松。因此,他应该是一位体型结实、具备力量的成年男子。”

锦曦听到第一句“不假设年龄段和外貌”,就弯了弯嘴角。这人……故意的吧!

不过听到后面,倒让她一下子就入了神。她发觉,韩沉这种搞传统刑侦的,脑回路的确跟她不一样。他真的很擅长捕捉细节中隐藏的逻辑关系,得出与她互不重合,但又合情合理的结论。

韩沉继续说道:“第二,嫌疑人表现出娴熟稳定的作案技巧,这肯定不是他第一次作案。所以,我们已经搜寻了全市范围内、过去五年间未侦破凶杀案和失踪案的资料,发现有四起案件存在相似之处。因为时间间隔长、分布在各个分局辖区,有的亦未找到尸体,所以并未被各分局以连环杀人案形式上报到省厅。”

台下刑警们一片哗然,锦曦也是微怔。

韩沉说的情况她明白。如果五年只作案了四起,时间地点又分散,加之高智商凶手肯定还有各种掩饰行为,那的确是有可能逃过警方的视线,没有把这些案件联系在一起。

但韩沉多敏锐的人啊,有了这三起案子作对比,很容易就能抓住过去的蛛丝马迹,确立为同一人作案吧?

这也意味着,“他”杀死的人数,有可能达到7人了!

“目前的三起案件,并没有搜寻到有价值的监控画面和目击者。不过,我们会马上扩大搜索面,搜寻前面四起案件的档案资料。”韩沉说。

众刑警听得频频点头,锦曦却是暗暗叹息一声。

韩沉这招听着简单,可是管用啊!举一反三,供他采集证据的面一下子扩大了。你这三次作案没有被拍到,可是往前倒推四次呢?你能保证一直都没有纰漏吗?尤其是早期作案,即使是高智商罪犯,他也是生疏的,很有可能留下漏洞。

而只要让韩沉找到其中一个漏洞、一条线索,还能不顺藤摸瓜,一下子就把人揪出来?

想到这里,锦曦身为犯罪心理流派的人,忽然稍稍有些心酸啊。

她讲了那么多,画了那么多,绞尽脑汁引经据典,层层推理严密分析,才将嫌疑人的方方面面都勾勒出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可没准儿到时候韩沉就甩出一盘监控录像,直接把人给抓回来了……

她抬起头,看着台上的他。

这么看来,没准儿他真的能比她更快找到凶手啊。

……搞传统刑侦的男人,实在是太讨厌了!

“第三,根据受害人身上的伤势分析,死前必然遭受长时间虐待。所以嫌疑人需要一处独立住所,实施虐待和杀害。在受害者死后,需要大量的水冲刷地面血迹,并且要防止血迹下渗。所以他居住的如果是楼房,必然在最底层。

死者死前肯定会发出长时间惨叫,但尸检报告中,脸上和喉咙里并未发现胶带、棉布等痕迹。说明嫌疑人住所的隔音效果很好。即使是别墅,周围也会有邻居。所以,他要么独居在偏僻郊区;要么对房间做过特殊的改装。不会是其他噪音掩饰,因为那样容易引起邻居投诉。

筛查全市郊区所有偏僻独立房屋的资料;筛查五年前第一起案件发生前三个月内,全市装修公司承接的、楼层为一楼或负一楼的工程资料。嫌疑人的要求一定很高,跟普通人的要求也不一样。装修公司一定会对他印象深刻。”

台下刑警们都安静下来,十分专注地聆听着。锦曦也在想:是哦,死者没有被封住嘴,但被虐待肯定会惨叫。这大概就是韩沉以前说过的“逻辑悖论”吧。很细微的一点,但却正是这些细小的悖论点,指向了真相。

她其实很想站起来说:一定是被改装的别墅!因为根据嫌疑人的画像,他哪能去住荒野小屋啊。但是想想韩沉这种传统刑侦流派,必然严谨到不会放过任何细小的可能。嗯,好吧,大不了回头劝他,先搜别墅好了。

“第四、本案的重要物证之一,是护士服。这三套护士服大小、款式完全一样,并且经初步检测是新的,没有水洗过。鉴证科已经在做详细检测,并与市面上的护士服进行对比,力争确定生产厂商,再查找出购买来源。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就是这些。”

这时有刑警发问:“韩组长,刚才白锦曦提到的三个手提袋,是否也是重要物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