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击绝杀(第12/14页)

  真的有些不幸,西蜀皇殿之上数十个大臣,却没有一个完全猜对大周和南唐此来的真正目的。这倒不是他们中缺少才智之士,只是所处境地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正所谓“人在局中不明其势”。

  所以当孟昶以为全都考虑成熟了,亲自在皇殿上召见王策和赵普时,却没料到会遭遇对方毫不避讳的指责,而且句句制腋,让自己根本无从应对。

  赵普还算客气,上来先直言自己国内因南唐大幅度提高出入境货物税金,导致粮价飞涨,储粮为稀。一众大臣无解决善策,于是遣他二人为使,入蜀国看看有无解决途径,或者蜀国是否愿意在此艰难时刻伸援手一解困局。

  但赵普话还未说完,王策便接上直接斥问:“但是当我二人入到蜀境后却发现,贵国非但不会助我大周,而且还想利用这机会别有所图。”

  孟昶以为此话所指是蜀国趁大周现在困难局势,官营民资,前往大周边境易货得利的事情。这事情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危害,但至少显得不够大气,颇有些小人行径的感觉。特别是蜀国和大周之前还有盟约。所以当王策话一说完,孟昶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不自在。

  “只是稍做占利,只是稍做占利。”孟昶尴尬地回应道。

  “蜀王,你兵将调动,运输大量粮草至周蜀边界,要对大周行不轨之战,还说只是稍做占利?”王策的声音提高,说话间的气息让唇边胡须荡起。赵匡胤说过,来到蜀国就要找蜀国的把柄,不要给孟昶面子,以此敲山震虎。王策抓住的这一点应该算第一个把柄。

  这下孟昶脑子发蒙、乱了方向,不知此话从何说起的。而殿下的那些大臣也都面面相觑,完全不明就里。

  “王大人,你无凭无据对我皇上无理斥问,莫非是受到什么奸小之人的挑唆。”毋昭裔出列说话。看似维护孟昶的面子,其实也是在为王策打圆场。

  “挑唆倒不怕,得罪了蜀王我将脑袋留这里就是了。唯怕是被奸小蒙蔽,那么大周的江山怕就要留给别人了。”

  “王大人,你虽为大国使节,但不得如此狂妄无礼,得寸进尺。我皇仁善,不与你计较。但你若拿不出证据来,我赵崇柞便与你不能善罢甘休。”这次尚书郎赵崇柞站了出来。

  “呵呵,要什么证据?我就是证据。你们往凤州军营粮草场运送的大量粮草和食盐我是亲眼所见。我等入你境内便遭遇刺客伏击我是亲身经历。对了,你赵大人不与我善罢甘休,莫非是要让你不问源馆的人在这成都城中、蜀王脚下要了老朽的性命?”王策这人虽然是一文官,但为人刚正,铁齿毒舌,很是强势。而且刺杀之事实实在在算得又一个把柄。

  “话不说不透呀。王大人这话一说,我们便知道误会出在哪里了。”毋昭裔老奸巨猾,拦住赵崇柞抢过话头。“运往凤州的粮草,其中一部分的确是为了储备军需,但另一部分却是准备与大周易货所用。王大人你也知道,我蜀国马匹牛羊产量较少,品种也不是太好。所以想用这些粮草从大周换取一批良种的马匹牛羊,看看能否在属地进行培育饲养。这虽然是对我蜀国有益之举,但对于你大周现在粮食短缺的状况更是大好。王大人你说是吗?”

  “如真是易货粮食,那肯定是极好。只可惜这是毋大人巧舌如簧之说,商家易货粮食,又怎么会官兵来押运,储存于兵营?”

  “此次易货正是官家所为。其实换取牛羊马匹还在其次,主要是吾皇念及我们两国之前的约定,想适时给予大周一定援助,以显我蜀国诚心、诚信之本。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其实是为了照顾大周颜面。如若是拿些粮草食盐直接送与你大周,你们会觉得是种羞辱,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嘛。而以易货方式则双方都无负担,各自收益,何乐不为?”

  “可我在凤州却未见到市场易货,而且我们刚入凤州城,便遇刺客袭击。似乎是怕我们将所见的一些情形传回大周。”王策依旧不信。

  “你们到凤州时,我们的粮草也才刚运到,所以还未及时投入易货市场。王大人改日回去时再过凤州,便可以看到另一番繁荣的市场了。至于刺客,最先被杀的是我凤州城的巡城使和刺史大人。如若我们之间不能坦怀,依旧相互猜疑,那我也可以说是你们周国误会我们要从凤州出兵入关中,所以遣刺客杀了那两位大人。王大人,你有没有觉得我所说的情形更加有说服力?”毋昭裔不愧为蜀国宰相,言语间紧而不乱,且句句指在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