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2点整,电话响起

在听到手机铃声的一刻,老甫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针和分针构成的特殊位置,像刀子一样刻在了他的记忆中,后来成为警方反复确认,而他坚信不疑的重要线索之一。

“真的有过镜子杀人的事吗?”蔻子瞪圆了眼睛问。

刘新宇笑着说:“套一句评书常用的话吧:说来话长,容我从头讲起。”他清了清嗓子,把腰一挺,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好像要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似的,逗得小萌扑哧一笑。

“蔻子,假如我让你去买一面镜子,难吗?”刘新宇问。

“这有什么难的?”蔻子说,“大型商场、超市、小商品批发市场,路边的时尚小店,哪里都能买到啊。”

“是啊,现在要想买面镜子,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大家也许不知道,能够享受到这种‘便利’,其实也就是最近100年的事情。”刘新宇说,“你们知道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镜子是什么吗?”

“我在一本书上看过,好像是表面特别光滑的石头。”张伟说。

“呵呵,要说最早的镜子,那还轮不到石头,应该是湖面之类的平静的水面。据学者考证,中国古代表示镜子的‘鑑’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居高临下地注视着装满水的金属器皿。”刘新宇说,“不过,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人造镜子是抛光的黑曜石或云母石,印第安人还用煤精做成过‘煤玉镜子’,不过这种石头镜子映照出的与其说是物体的形象,还不如说是暗影。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泛的还是青铜镜。青铜镜是用铜与锡的合金打磨成薄片后,抛光而成。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镜出土于伊朗,约为公元前4000年的物品。我国最早的青铜镜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岭村虢国古墓群中发现的,一共三面,墓群是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大致相当于春秋早期的遗迹。这三面‘春秋镜’中,一面直径是6.9厘米,镜背上雕刻有一只虎、一只鹫和一头鹿。另外两面直径分别是6.4厘米和5.9厘米,握在掌心都只有一点点大——可别小看了这一点点大,它们宣布了中国镜子的诞生。

“中国的青铜镜绝大部分是圆形的,因为咱们的祖先认为宇宙是圆形的……也有少数青铜镜是方形的,因为地球被认为是方形的一大块。不过中国的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所以大多数镜子是圆形的,背面镶嵌着一个方形的图案。镜背上的图案有龙、凤、走兽、花卉和鸟类等等,带镜柄的镜子相对比较少。相比之下,古埃及的铜镜大多带有木头、石头、象牙、牛角制作成的手柄;意大利北部的埃特鲁斯坎人制作的镜子上面有折页盖子,样子很像现今的化妆镜;古希腊人的镜子通常带有托架,一般是一个女神像托起圆圆的镜面,镜子的边缘大多绘有和爱神阿芙洛狄忒有关的鸽子、花朵或飞马,用完后要拿纱罩遮盖起来,防止被氧化或刮伤。

“我国古代,关于镜子的传说其实有很多。比如晋代葛洪著的《西京杂记》中记载,秦朝的咸阳宫内立有大方镜,可以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跟X光机似的。隋朝末年,隋炀帝知道自己快要灭亡了,照着镜子自言自语:‘好头颈,谁当斫之?’李世民把诤臣魏徵比喻成自己执政的镜子。文学作品中提及的镜子更是不计其数:比如《红楼梦》中要了贾瑞性命的那面‘风月宝鉴’,《封神演义》里赤精子传给徒弟殷洪的阴阳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镜听》的,妻子在除夕拿着镜子向灶神祷告,然后抱着镜子出门,听大街上行人无意中说的话,来占卜丈夫乡试的凶吉……当然,最有名还是‘破镜重圆’的故事:南北朝的时候,陈国要灭亡之际,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恐怕国破后要天各一方,就把一面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一半,作为将来相会时的证物。后来徐德言颠沛流离,终于在街市上发现了妻子的那一半铜镜,把自己珍藏的一半铜镜对上,恰好吻合,赋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夫妻相认,终于团圆。”

王云舒插嘴说:“我小时候听这故事就纳闷呢,古人把一面玻璃镜一掰两半,拿着多容易碰碎,多容易刺着手啊,敢情是铜镜啊。”

刘新宇一笑,接着说:“无论铜镜雕饰得怎么精美绝伦,但由于它照出的影像毕竟不够清晰,所以注定要被玻璃镜所取代。牛顿很早就指出:金属在反射光线时比玻璃折射光线时所丢失的光线要多得多。

“关于玻璃镜的起源,伟大的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巨著《博物志》中写道:‘据说西顿(位于叙利亚)这地方最先发明玻璃镜,其玻璃工匠因此而名扬四海。’不过,在早期,人们还没有掌握制造平整透明的薄玻璃的技术,也无法在加涂热金属层时避免玻璃受高温炸裂,因此玻璃镜子的面积总是很小,大约只有一只小茶碟那么大,质量也很差。中世纪晚期的北欧,最流行的是一种名叫‘牛眼睛’的小型凸镜,由于照出的影像不清晰,被人们起外号叫做‘阴影脸’。据15世纪时布尔格尼公爵的账本记录,埃斯丁城堡长廊门口放置的一面镜子,‘会映出多重影子,每一位访客看到镜中的自己都是走了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