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9/14页)

景炎元年(1276年)年底,元军再次进攻四川。至景炎二年(1277年)年底,先后攻占涪、万、泸等州,随即集中兵力进攻重庆,并致书劝降,张珏不予理睬,闭城坚守。景炎三年(1278年)正月,蒙古军加紧围攻重庆,张珏率兵出城迎战,遭到蒙古军前后夹攻,宋军大败,退回城中。

彼时重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已陷入万分危急的境地。元四川长官李德辉亲自写信招降张珏。书曰:“君之为臣,不亲于宋之子孙,合之为州,不大于宋之天下。彼子孙已举天下而归我,汝犹偃然负阻穷山,而曰忠于所事,不亦惑乎?”张珏不答。

宋军将士中亦有不少人劝说张珏投降,并举出许多理由,如国运衰颓,重庆孤城难守,又如谢太后和皇帝都已降元,太后有亲笔诏书,命令宋将一律放弃抵抗。张珏当即斥道:“我是大宋人,保家卫国,还需要什么理由!”

他一片铁血丹心,百折不挠,宁死不降,誓要为大宋守好最后一座城池,部将却并非如此英勇顽强。当晚,赵安、韩忠显等大将打开城门,向元军投降。张珏闻讯,破釜沉舟,率余部进行巷战。战斗十分激烈,蒙古军主帅汪良臣身中四箭,犹督战不歇。最终宋军寡不敌众,再次战败,刘霖也在巷战中惨烈战死。张珏自杀未成,被家眷及侍从强行带上小船,从水路向东逃走。途中张珏又要投水自尽,被人拦阻。元军派出快船追赶,到涪州时,终于将张珏一行俘获。因张珏官职很高,又是大元皇帝忽必烈点名要见的人,旋即被关入囚车,解往京师大都。

重庆陷落后,全川只剩下钓鱼城一城尚在宋军之手,苦苦支撑大局。

钓鱼城守将王立日夜忧叹,寝食难安。其义妹宗离力劝王立投降元军,并表示愿意利用兄长李德辉的关系居中说和。宗离即是元军千户熊耳之妻,王立攻破泸州时将她俘虏,因爱其美色,收为小妾,但名义上为王立义妹,以掩旁人耳目。

蜀帅张珏早在一年前便已被俘,王立料到以己之力,无力独守,便派人携带宗离亲笔书信,去找西川行枢院副使兼安西王王相李德辉斡旋。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李德辉只身来到钓鱼城劝降,仅带一名随从。那随从即是他的女婿汪惟简,除了汪世显孙子的身份外,他还是安敏唯一的儿子。

汪惟简诚恳地道:“当年我娘亲曾对张珏张相公许下诺言,要在最危急的关头赶来救他,来救钓鱼城。可惜我娘亲早死,不能履行诺言,她临终交代我,务必替她达成心愿。张相公虽被囚锁入北,押在大都,但由于我岳丈出面斡旋,性命暂时无虞,其家眷亦已被释放为民。而且我岳丈已然上书大元皇帝,不久即会派人将他解送到安西,妥为安置,除了行动不得自由外,其余方面都会受到优待。因而这一诺言,我算是替家母完成了。还剩下一个解救钓鱼城的诺言,恳求王大帅成全。”

世上最深刻之关爱,不是嘴上随意说说,而是在紧急关头救危难于水火。王立闻言后老泪长流,遂当场交出官印,以“不屠戮百姓”为条件,向李德辉投降。钓鱼城就此结束了坚守长达三十六年之久的鏖战历程。

这一事件,也标志着蒙古平定巴蜀战争的结束。

虽然蒙哥死前曾留下遗言:务必杀尽钓鱼城军民。但因为钓鱼城主动投降,李德辉又事先答应了王立不杀百姓的条件,相对开明的忽必烈同意赦免钓鱼城军民,并没有大开杀戒。只是,蒙古人依旧不能忘记昔日钓鱼城之战的惨烈,将钓鱼城的居民重新迁回合州旧城,同时拆毁了钓鱼城城垣及全部军事设施。作为军事要塞的钓鱼城,曾经力撑全局,最终伴随着一个王朝的覆灭,走进了历史的尘埃。后人有诗云:钓鱼山下水湓涌,钓鱼山上城高耸。

半壁版图一丸泥,两江围绕千岩拥。

胜日渡江著屐游,山岭登罢上城楼。

城里英雄归何处?山自横空水自流。

元军开入钓鱼城后不到一个月,宋将张世杰在厓山败于元军,宋臣陆秀夫背负宋末帝投海自尽,南宋王朝就此灭亡。

张珏被押送到大都后,大元皇帝忽必烈亲自招降,为张珏所拒。他随即被关押进兵马司监狱,开始了艰难漫长的牢狱生活。也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前宰相文天祥。

文天祥为宝祐四年(1256年)头名状元,任赣州知州时,接到朝廷勤王诏书,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当时有人劝文天祥不要以卵击石,说:“现在元兵三道而进,你以乌合之众万人去迎敌,无异于驱羊去斗猛虎。”文天祥回答道:“我也知道情况如此。但国家危难,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前往,我深以为恨,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或许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社稷还可保全。”临安陷落前,由于大批宋臣逃走,包括宰相陈宜中,太后谢道清不得不临时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当时还有保全南宋皇室的幻想,对元军主帅伯颜说:“北朝若要宋为属国,全军北还为上策。若要毁宋宗社,则江浙闽广尚多未下,是利是祸还不知道,恐怕兵连祸结又自此开始。”伯颜见文天祥举动不凡,疑有异志,于是将其拘留在军中,随即派人押解北上。经过镇江时,文天祥乘元兵不备,和下属杜浒等十二人于夜间逃出,组织义军抗元,后来兵败再度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