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动的心理学入门知识
在讲述我和叶秋薇的第二次会面前,先简单说说之前出现过的一些理论和概念吧。
弗洛伊德是谁,就不浪费口舌赘述了。大家只要知道,他是二十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就足够了。其人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问度娘。
先说说“自我”和“本我”。
弗洛伊德把人类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看到这里,有读者朋友一定会说了,你一下子丢出这么一堆概念,看得我头都大了。
我想说的是,请不必纠结于这些概念本身,而是跟随我,着眼于这些概念的现实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如此特殊的科学——它所研究的,不是什么未知的化学物质,也不是遥远星球的天候地貌,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它一点都不深奥,也不复杂。
当然,为了尽量易懂,在本文中,部分解释可能会和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有些出入,但这种出入,绝对不会带来误导。
下面开始解释。
本我,是人格中生物本能的部分,比如吃饭睡觉性冲动,你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切原始欲望的集合。
超我与本我恰恰相反,是人类独有的,与生物本能不共戴天的部分。比方说,买票时主动排队,公车上给老人让座,或者,在一场大火中,一个原本可以置身事外的人,选择牺牲自己,冲入火场挽救毫不相识的人(真有这种人么?)。这些,都是超我人格的体现。简单来说,超我就是人们所颂扬的各种规范与品德。
自我就很容易理解了,指的是人格中与社会相关的部分。拿我来说,我是一个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男人,拥有体贴的妻子和调皮的儿子,大家都说我脾气好,我最大的愿望,是儿子能平安健康地长大,获取美好的未来……这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
试想上述三者:生存的欲望、社会角色与定位,以及促使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规矩与品质,这些,我们能摆脱掉哪一个呢?
作为人类而言,显然都不能。即使一个人人格分裂,分裂后的每一层人格,依然由上述三部分构成。即便是流落荒岛多年的鲁滨逊,也没能彻底摆脱人格中的任何一部分,尤其是本我的部分。
所以,当叶秋薇自称能够摆脱本我的约束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和不屑。
当然,后来的事,重重地回击了我的质疑。
再来说说“性本能”。
在英语里,这个词并非写作sexual instinct(生殖性本能),而是libido(器官性本能)。可见,这里的性,并非特指生殖意义上的性,而是泛指身体器官的一切快感,比如婴幼儿吮吸、咀嚼的快感、将代谢物排出体外的快感、好奇心带来的快感,等等,当然也包含生殖意义上的性快感。
举例说明:有人喜欢对着镜子挤黑头,这就是一种排泄的快感,有人喜欢把烟叼在嘴里,他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吮吸的快感,此刻,你兴致盎然地读着这段文字时,好奇快感正在支配你的内心。上述各种快感,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快感,从根本上说,都是性本能的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原始的快感,也就是所谓的“性本能”,是人类一切心理现象的原动力。这个观点,叶秋薇曾用原话叙述过。
接下来,我要绕过一大堆唬人的理论,直接阐述一个观点:性本能与本我,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用当年初中政治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至于为什么,这里暂不解释。
综上所述,叶秋薇说,只要摆脱了性本能,就能摆脱本我,这句话在因果关系上是成立的。
讲到这里,大家的耐心估计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对本文也快要失去兴趣了。为了维持大家的兴趣,作者就从“无意识”这个概念出发,解释一下叶秋薇催眠我的过程吧。
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
咱们依然举例来说:小时候,父母带你出门时,总会想办法教你记住回家的路,你也会努力思考,自己家在什么地方,过了这个街角,下一处是公园还是商店。你当年的思考过程,就是所谓“意识”。
后来,你渐渐长大,上了小学,上了初中。放学后,你根本什么都不用想,双腿像长了眼似的,不知不觉就带你回到了家。因为,一路上的一切,你再熟悉不过了,以至于根本不用思考回家的路怎么走。这时,你步行回家的过程,就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可以这么说,我们日常的思考活动分为两部分,“意识”是其中我们能够感知到的部分,“无意识”,当然就是感知不到的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