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茶王隐谷》第23章 镇仙塔
青砖长廊里很压抑,昏暗的光线中,总觉得四周的砖泥会将人活埋。我们的神经都紧绷着,每句话、每一丝呼吸都能刺激神经。我听了江国华的话,马上扭头看了看他,心说这小子说得没错,难怪我刚才就觉得很别扭。如果茶王谱系是在唐朝时刻下的,那他们怎么知道后面的茶王都有谁,难道真能预知未来,这在唯物主义横行的中国显然是不可能的。
赵帅蹲在刻着茶王谱系的石板上,他抚摩那些刻字,说道:“这应该不是同时刻上去的,你看,很多石板都因为侵蚀而变得模糊了,惟独茶王谱系还很清晰。”
江国华显然话多了,他瞥了一眼身旁的莫超,叹道:“没想到岭子里有这些古迹,我们从没发现,这下子岭子要出名了!”
我本来已经走出不远,为了再看一眼茶王谱系,于是又半途折回。赵帅腾出位置,退到一边,一拨植物根须从他头上落下,弄得他一直叫痒。我刚才看石板,就觉得惊讶,还以为是天意,所以茶王谱系很清晰,根本没有花掉。现在,我用手去抚摸粗糙的石板,这才发现刻字好像经过多次凿打。从明朝开始,后期凿打就变得很明显,也许是历代茶王都会回到这里,将自己的名号刻在石板上,顺便把前任茶王的名号也雕琢,免得像其他石板画一样变得模糊。
我惊奇地叹道:“这群神经病的茶王还真是闲得蛋疼,跑到深山野岭刻字,但他们怎么进来的,长廊的地下不是埋了针盒吗?”
其实,这种行为并不古怪,也非神经病所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每一种门派都很重视自己的发展历史,谁都恨不得成为神州第一,最好每个人都是他们的徒弟。因此,每一个门派都会将自己的历史一一记下,其中的变态程度,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即便门派远离,他们也会回到最初的地方,搞一些祭奠活动,跟祭拜祖宗是一个性质的。
赵帅也觉得奇怪,他问:“会不会是从这段路开始,就没有埋伏了,茶王只是一个民间封号,他们总不可能是神仙,能飞进飞出吧?”
我叫他们退后,然后把手电交给赵帅,将前面的石板又搬起来,轻轻地放到一边。接着,我又扯断一根比较粗的根须,并狠狠地甩向前面的路。一连打了好几下,地面都没有反应,以此判断前面的路很可能没有再埋伏毒针。茶王应该是从前面的路进来,刻完字又原路返回。既然他们留了一条安全之路,那这条路的出入口肯定很难找,反正随随便便就能走进走出,那肯定让人笑掉大牙。
我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仍将石板放下,当作垫脚石。前面的长廊逐渐变得宽了,赵帅很兴奋,幻想尽头处堆满了金银古玩。我对此不抱希望,如果真的有,那自然多多益善,没有的话,也不能强求。我现在只想把石刻经文看完,迫切地想知道残经失落的那部分记载了什么,如果将来有机会,也好将那些内容烧给祖父。
我强忍激动,慢慢地看下去,不想错过一个字。莫超和江国华认识的字不多,所以没兴趣,干脆就盘坐在石板上等我读完经文。其实,我也不是很懂这些经文,所幸那时的文字和现代文字很接近,所以读过书的人都能看得懂。赵帅看那俩小子盘坐下来,他懒得再催我快走,也蹲下来等我。
我举着手电,猫着身子,缓缓向前移动,终于看到了残经最后的内容,再往下看就是缺失的内容了。我稍作停顿,然后将手电移过去,想要将石刻经文全部看完,谁知道接下来我就“呃”了一声,整个人都愣住了。
我天真地以为,就如武侠小说一样,在深山里奇遇般地能看到残经的全本,从此笑傲江湖。谁知道现实和小说差距很大,石刻经文到了残经最后的那部分,后面的内容竟然也没了。更夸张的是,最后那块石板竟然也不完整,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被人打掉了一半。那一半破碎的石板什么都没记载,害我白白高兴一场,想不到古人也喜欢恶作剧。
赵帅不能体会我的失落,他说没了就没了,不过就是一本破书,有什么好稀罕的。我长叹一声,懒得和赵帅解释,除非残经上画了春宫图,否则他对这些是没兴趣的。破碎的石板是最后一块了,长廊到了此处就明显地往下降了,也变得更宽了,四个人并排走都可以。地面上刮起夜风,野茶树又沙沙地响起来,我们在长廊地听着,就如人坐在车里,车窗外的风声呼啸而过。
我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往下走,青砖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天然嶙峋怪石。江南名山里,不乏神仙洞穴,我们倒不觉得吃惊,只是这种洞穴应该不难找,但长久以来竟然没人踏足此处。我们越走越深,步步惊心,所幸地下不再有机关,并未有毒针自下而上地射出来。青砖长廊地尽头很快就到达了,那里有一个卧室般大小的山洞,洞里不见天日,没有一点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