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拉是个大村庄,它与阿富汗接壤,村旁有条公路直通阿富汗而去,这种便利交通使达尔拉成了个小集市,两边商户聚集在这里做着各种生意,附近一些阿富汗珠宝商喜欢来这里交易。

前往达尔拉之前,宋驰让罗千羽留在宾馆,可她非要跟着宋驰去,汤勇觉得罗千羽独自留在宾馆并不安全,宋驰没办法,只好答应带上罗千羽,但他让罗千羽必须换上当地服装,再用一条面纱围住脸庞。当罗千羽换好当地服装出来,站在沙发前转了一圈,并肩坐在沙发上的宋驰和汤勇一跃而起,两人鼓掌夸赞罗千羽太像了,只要不开口与当地女子一模一样。

三个人出了宾馆,上了“弯刀”派来接他们的轿车,一路朝达尔拉进发。轿车一路飞驰,没到中午就赶到了达尔拉,一家修枪铺门口,三人一起下车进去。

这是一家前面做买卖后面住人的铺子,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枪支,几个工匠正紧张忙碌着,宋驰、罗千羽、汤勇进屋,店主阿卜杜拉从柜台后迎上来,他用蹩脚的英语跟三人一通对话,听明白来人是“弯刀”的朋友,阿卜杜拉把三人迎到后院。

后院很宽敞,三间大屋品字形排开,阿卜杜拉请三人到客厅落座,还让妻子来给三人沏茶,又摆上当地一道美食“黄油馕”,汤勇也不客气,抓起一个馕就吃,边吃边赞不绝口。宋驰问阿卜杜拉怎么认识的“弯刀”,阿卜杜拉笑着解释一番。原来,“弯刀”曾来这里购买阿富汗出产的宝石,阿卜杜拉也喜欢宝石,两人有次到同一个卖家家中看货,从此熟悉并成了好友。

汤勇关心修理枪支的生意,还问阿卜杜拉怎么干了这一行,阿卜杜拉很是友好,又跟汤勇解释,说他修理枪支的手艺是父子传承,父亲亲手开了这家店铺,阿卜杜拉很早就学会熟练的手艺,15岁时就接了父亲的班,那时正值苏军入侵阿富汗,村里生产枪支和修理的生意供不应求,因此阿卜杜拉家族的生意从此声名鹊起,奠定了这家店铺在这一带的声望。后来,阿卜杜拉把家族生意越做越大。

四人正在热聊时,“弯刀”推门进屋,宋驰起来跟他握手,“弯刀”握着宋驰的手却扭脸对阿卜杜拉说:“矿主你联系好了吧,我们何时动身?”

阿卜杜拉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接着告诉宋驰和“弯刀”,说赛义德临时有事儿来不了了,请“弯刀”领着买主上门交易。宋驰一听计划有变,原先说好在此交易,但突然换了交接地点,他不禁心中一阵忐忑,慌忙问阿卜杜拉卖主家在何处?阿卜杜拉赶忙说:“赛义德家距离这里仅有几公里,他家的小村庄就在边境线上,是一个村庄跨越两国,村庄一半是巴基斯坦,另一半是阿富汗。”

罗千羽满眼新奇:“好奇特的景色,好奇特的地理位置。”

“啊!我们去那儿还要办签证?”汤勇慌忙问道。

阿卜杜拉解释说:“那倒不用,只要不出村子就不用。”

“那赛义德家究竟在这边,还是阿富汗那边?”宋驰接着问道。阿卜杜拉看出宋驰一脸郁闷,慌忙解释说赛义德虽是阿富汗人,他家也在阿富汗那边,但他人品没问题,是个守规矩的宝石矿主,你们到他家交易很安全。事已至此,宋驰只有硬着头皮答应,四个人站起来要走,但阿卜杜拉却伸手拦住他们,非要让他们吃了午饭再走,宋驰心事重重,一口拒绝阿卜杜拉,但阿卜杜拉却没听懂,罗千羽刚要翻译给阿卜杜拉听。这时,“弯刀”却跟罗千羽耳语了一番,罗千羽听完转身告诉阿卜杜拉,说我们都留下吃午饭,非常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一听罗千羽这么说,阿卜杜拉高高兴兴地出去张罗做饭。

宋驰埋怨罗千羽几句,“弯刀”跟他解释说:“到白沙瓦附近的村庄里做客,如果主人留你吃饭,你一定要吃,否则以后就不能进门。”宋驰这才明白此地的独特风情,原来当地人对中国人如此好客,他慌忙跟罗千羽道歉,罗千羽倒也没往心里去。

四个人重又落座,喝茶聊天等待午饭。虽然心中还有要事没办,但宋驰和罗千羽还是静心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阿卜杜拉邀请四人的午餐是叫“舒尔包”的美食,这种美食本是阿富汗一道名菜,因为阿富汗人对玉米饼非常喜爱,所以许多家庭主妇用羊肉、牛肉、蔬菜、葡萄、香菜等佐料放入砂锅熬成一盘菜,再用松软可口热乎乎的玉米饼夹着食用,如此一来味道纯正鲜美。当地人吃这道菜的时候还配上一大盘蔬菜沙拉,黄瓜、西红柿、大白菜是当地人和阿富汗人的蔬菜,也是蔬菜沙拉的原料,再加上香喷喷的奶茶做饮品更成了绝配。

阿卜杜拉饭前先讲了几句问候语,接着又是一番祈祷,这才笑着示意大家可以开餐了。汤勇头一个大吃起来,罗千羽和宋驰都饿了,他们觉得这道菜味道确实不错。半小时后,大家吃了这顿大餐,宋驰等人跟阿卜杜拉辞行,阿卜杜拉把几个人送到村口,又目送几个人分别上了两辆轿车,两车前后一溜烟离开这里,阿卜杜拉一直站在村口目送他们。然而,就在附近一处矮墙后边,正有一个男子朝这边探头探脑,刚才阿卜杜拉、宋驰等人的一举一动,男子都看得清清楚楚,等阿卜杜拉转身走向店铺之时,男子也飞快离开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