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秦岭的忠诚 第十章 李谭
靖安司在南郑城中的正式编制有六十二人,他们为蜀汉朝廷工作,拿蜀汉朝廷的俸禄。但在城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些人,他们也为朝廷工作,但却不拿冠冕堂皇的俸禄;靖安司为他们支付名叫“知信钱”的酬劳,用来奖励他们提供一些从正规途径无法获知的民间情报。李谭即是其中之一。
他是个陶器商人,身材瘦小,还留着两撇鼠须,一看就是个典型的商人。他的生意经常来往于汉魏吴三国之间,陶器不算战略物资,李谭又擅于跟政府官员打交道,所以至今也没引起什么麻烦。这个人消息灵通的很,靖安司经常从他手里购买关于其他两国的一些情报,甚至还包括蜀汉国内民间秘密社团的活动,双方合作一直很愉快。
这一天李谭正在自己南郑的住所外清点陶器,二十多个江阳烧制的圆口猪环瓮堆放在屋子外面,这些货物是南郑庖房和军器坊定购的,刚从川中运抵汉中。
忽然篱笆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李谭没理睬,仍旧埋头点数着自己的货物。从今天早上开始外面就在折腾,总有大队士兵跑来跑去,没什么好惊讶的。不过这一次有所不同,马蹄声一直持续到了住所院门,随即院门被重重拍响,发出沉重浑浊的咚咚声。
“来了来了,不要急……”李谭搁下毛笔,走到门前打开,一愣,“哟,荀从事,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听着,我现在急需你的帮助。”荀诩开门见山地说道。
“成,成,荀从事的忙岂有不帮的道理,您尽管吩咐。”
“你放心,事成以后,靖安司会多派发你一些蜀锦用度。”
荀诩未说事情之前先给他一笔重利,这是与商人之间交易的原则。蜀汉各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有固定的蜀锦用度预算,如果将这些用度提出来运去魏国或者吴国出售,将是笔利润丰厚的买卖。
“哎,荀从事您见外了不是,您的忙就算白帮我也情愿,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李谭拍着胸脯慷慨地说。荀诩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将自己的来意告诉了他。李谭听完一惊,手里的帐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开始后悔自己不该把话说的如此之满了。
南郑的南城门戍长今天早上一接到命令,就将城门关闭,并且调集了所有的人手守在门内。虽然他自己也对这次莫名其妙的命令感到奇怪,但军令如山,他仍旧不折不扣地执行贯彻了下去。从早上开始有好几波人央求他通融一下放人出去,理由什么都有,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毫无转圜余地的拒绝;有个自称靖安司的小伙子甚至来过两次,也全都悻悻而退。
眼见日上三竿,门戍长百无聊赖地一手握住长枪,一手按在嘴边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受到警告的老百性都躲回了家,街道上空荡荡的,城门前一个人也没有。
就在这时,门戍长看到一辆牛车朝南门走来。牛车的黑牛很健壮,两个黑犄角隐隐发亮;车后拉着的货物用一片粗毡布盖住了看不清楚,但从形状判断是大瓦罐之类的东西。
“站住!你们要去哪里!”门戍长大喝一声。
牛车戛然停止,李谭从车上跳下来,满脸堆笑地凑到门戍长跟前说道:“姚爷,这是小的车。”
“哦,是你呀。”门戍长认识李谭,后者经常往返此间,他跟卫兵基本上都比较熟悉,“你这车上运的是什么?”
“哎,前几天我定购了一批瓮,里面有好几个破损了,这个心疼啊,但也没办法,得去江阳的作坊退货,不然我亏死了。”
门戍长同情地看了他一眼,用宽慰的语气说:“这可得好大一笔开销呢。”
李谭忙不迭地点头称是,然后小心翼翼地低声问道:“能不能通融一下让我出去,这事耽搁不得。”门戍长早料到他的用意,大手一挥断然拒绝,只说等戒严令解除以后第一个放他走。李谭仍不死心,拿出商人死缠滥打的功夫软磨硬泡,门戍长却毫不口软。
两个人正在僵持的当儿,又有两名骑士从另外一侧靠近了城门,在牛车跟前停住了马。为首之人皮肤白净,身穿文官绛袍,面相颇有威严。他看了一眼牛车,拿起马鞭朝门戍长问道:“我是丞相府的亲随主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门戍长看他的脸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姓名,不过从气度和穿着上判断肯定是位高官,于是也不敢怠慢,将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报。那文官下了马,背着手走到牛车跟前,拿眼睛上下打量李谭,李谭不自在地笑了笑,不经意地挪动了一下双脚。
“今天早上,是否有一个自称靖安司属员的人企图强行通过这里?”文官问。
门戍长立刻挺直了腰杆,大声回答:“是的!但是我们没有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