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

“鉴定科已经把杀人手法还原了,凶手设置了一个行凶的小机关,说实话还真有点不可思议。”邢振玉刚拿到鉴定报告就冲进屋来。

王勇白了他一眼,十分不屑地说道:“那个手法在没有鉴定前胡队就已经作出推测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王勇总是当面或在林玲面前称呼胡玉言作“老胡”,可是在手下面前还是用“胡队”这种敬称。

胡玉言此时没有在他那个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里抽烟,而是坐在王勇对面看着眼前已经被各种颜色笔迹画满了的白画板。

“小邢,你把法医那里的科学鉴定报告给大家念念吧!也许和我说的有出入。”

“不不不,胡队,跟你的推测丝毫不差,凶手是在固定吊灯的拉绳上动了手脚,经物理报告显示,拉绳的断口处有明显被刀子割裂的痕迹,而绳子的断口正好磕在了一个高效的照明灯的边缘上,凶手打开了照明灯,由于照明灯的温度过高,烤断了拉绳,从而使得吊灯滑落,正中被害人的头部。被害人头部遭到致命撞击,头骨破裂,当场死亡。”邢振玉说得很兴奋,大有在拍胡玉言马屁的嫌疑。

“小邢,你来说说,为什么你进来就说这个手法太不可思议了呢?”胡玉言的表情上有点郁闷。

“因为有点像小说里的情节,很难想象,在现实中会用这么复杂的手法去杀人。”

胡玉言的食指和大拇指一错,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啪”的声音,说:“孺子可教!小邢说的没错,在一个这么庞大的会场中设计要杀死一个人有很多的方式。而最后凶手采用了这么复杂且没有任何保证的方式行凶,凶手之所以要这么做肯定有他特殊的原因。”

“是啊,很难想象,这样大胆和奇特的杀人方式,凶手的目的何在?如果吊灯没有砸下来呢?如果王大山正好离开呢?”王勇接着邢振玉的话头接茬说了句没有什么用的废话,这是他后知后觉的一贯作风。

“其实,凶手这么做的目的是有的,我现在就想到了一个。”

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位刑警队长的身上,胡玉言站了起来,走到王勇身边,用力弹了一下王勇的脑门:“你这家伙别老接现成的,也思考一下。”

王勇捂着脑袋,做痛苦状,逗得全屋的刑警哄堂大笑。

“你下命令,我去抓人,这可是咱们有明确分工的,这问题你还是问小邢吧!这家伙脑子好使,适合你那种脑力劳动。”

胡玉言转头看看邢振玉,邢振玉摇了摇脑袋,道:“这个问题超出了我大脑承受的范围。”

“这样的话,嫌疑人的范围一下子就扩大了。”胡玉言拍了拍邢振玉的肩膀算是鼓励了这个还不到30岁的青年刑警。

王勇搔了搔脑袋:“一直在等鉴定结果,到现在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到底嫌疑人是谁呢?”

“如果单从作案的可能性来说,所有在会场内的人全部有可能犯案。”胡玉言做出了斩钉截铁的判断。

“为什么呢?”有四五个刑警发出了同样的质疑。

“因为那个烧断拉绳的照明灯开关在一个所有会场中的人都能去的地方,并且那个地方是一个死角,没有安装摄像头。”

“你已经都调查过了?”王勇依旧说着废话。

“在案发当日,我就已经做了调查,并且询问过了工作人员,那个肇事的照明灯的开关就在一层环绕走道的墙壁的电盒中,那个盒子中有密密麻麻60多个开关。就连一般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这些灯光的开关到底是哪个,后来我找到了管内的电工才最后确定。”

“这样的话,凶手的范围应该小了才对啊!”邢振玉脱口而出,对胡玉言的判断再次提出了质疑。

“哦,你是不是想说,一定是熟悉会场场景的工作人员或者是摄制组人员做的,这个范围已经缩小到最小范围了,对吧?”

邢振玉点了点头。

“可惜,这个判断被无情推翻了。”

“推翻了?”

“嗯,因为一个剧务的突然失踪。我当时就询问了负责这块照明的人是谁,他们给我的回答是一个临时招来的剧务。”

“这样的工作也有临时工吗?”

谈话好像变成了邢振玉和胡玉言的对口相声。

“实际上这种专业的工作确实不太可能是找临时工来做的,但是,主办方想要把会展中心的《古董鉴赏》活动搞得声势浩大,就委托会展中心的相关负责人找一些做技术方面工作的临时工,报酬很优厚,节目结束后付工资。”

“也就是说有人混入了剧务的工作中,早就策划好了要杀害王大山。”

“似乎不太可能,剧务是在节目录制前半个月才招来的,而那时,我想他确定要杀害王大山是有可能的,但是决定要以这种方式杀害王大山应该是这十几天才决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