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会议学:开会重要性和人数成反比(第2/2页)

当然,武林江湖亦有规矩,一些必要的形式仍然是要的。像康熙主持的撤藩讨论会那样,确实不能不开。怕就怕最后把大会开成闹剧和笑话,反而耽误大事。

金庸江湖里最无聊的一场大会,就是所谓的“杀龟大会”,天下反清复明的英雄好汉群聚河间府,商讨剿杀吴三桂的大计。会议规模隆重,“黑压压的坐满了人”,明朝宗室、云南沐家、台湾郑家、武林豪强等各方势力云集,有的明朝遗老遗少还穿着故国衣冠,极壮声势。会务工作也是相当到位,“牛肉,面饼,酒水,流水价送将上来,群豪欢声大作,大吃大喝”。

可这么重要的大会,产生了什么成果呢?主要成果有两个,一是出了一本《杀吴三桂方案集》,内容五花八门,有的说要凌辱吴三桂N代祖宗,直接换掉他家族基因,让他未生先死;有的说要杀吴三桂全家,留他独活,让他孤单伤心而死;有的说要将陈圆圆抓来送到窑子里,让吴三桂真正做乌龟,郁闷憋屈死。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二是搞了一个《杀吴三桂小组人员名单》,成立了十八个杀龟同盟,选了郑克爽先生等十八个“盟主”,以及陈近南先生等两个“总军师”,可谓是为杀龟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然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翻完《鹿鼎记》全书,此后二十三回、上百万字里,这些方案一条也没有执行,这些组织一点也没有发挥作用,直到最终郑克爽反而一刀杀了陈近南,我们才反应过来:好个无厘头的“杀龟大会”啊,最后“龟”没杀了,杀“总军师”倒是挺利索。

五、少数派:别人来开会,我们来摆酷

或有人问:六神,难道“杀龟大会”就一无是处吗?

不然,好处还是有的,那就是组织者居然并不勉强大家参会和表态。原著上说,会场的一侧角落里“疏疏落落的站着七八十人”,他们“既不愿做盟主,也不愿奉人号令。”“顾亭林和冯难敌明白这些武林高人的脾性习性,也不勉强。”

亏了这一个“也不勉强”。如果会议组织者冯难敌先生抽出刀子说:今天“杀龟大会”上谁不表态,谁就是缩头乌龟,我们就先把他杀了,那该多恐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