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第7/7页)
无法消除的愧疚,用淋漓的泪液,将羞耻埋藏起来。
他酹一杯酒,为她,为自己:“再想把杯来擎掌,怎能够檀口还从我手内尝。按不住凄惶,叫一声妃子也亲陈上。泪珠儿溶溶满觞,怕添不下半滴葡萄酿。奠灵筵礼已终,诉衷情话正长。你娇波不动,可见我愁模样?只为我金钗钿盒情辜负,致使你白练黄泉恨渺茫。向此际捶胸想,好一似刀裁了肺腑,火烙了肝肠。”
他无法不悲伤,不怀念。这个女人的意义,绝不只是知心爱人如此简单,她意味着他曾经的辉煌,无上的荣光。
他忏悔着……不知该如何陈清心里的苦楚,眼望不尽,口诉不完。过了这么久,他发现自己的痛苦并未随时间的流逝消失,反而急剧扩张了。
失去了一个女人决不至于如此痛苦,是他受制于人,如履薄冰——天壤之别的际遇让他如此痛苦。他悲悼的是他自己。消失的权力,消失的盛世,消失的美人。
随着那一道白练缢断的,不是一个绝代佳人柔嫩的咽喉,温软的气息,而是他一手开创的大唐盛世。她挽着它,就那么轻飘飘,来不及发出一点声音,就逝去了。
短短的时间里,他失去了一切!他一切都失去了,却还要苟延残喘地活着!他连心爱的人都算计了,牺牲了,却没有保住他的地位。
“如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是他悲哀的根本。
卷五
望着遗像,高力士想起杨妃死前对他的嘱咐:“圣上春秋已高,我死之后,只有你是旧人,能体圣意,须索小心奉侍。再为我转奏圣上,今后休要念我了。”
追忆当年的好风光,眼见上皇现今的凄惶,忠心的老臣伏地痛哭。他在宫中一生,见惯了人事离散,见惯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从未感受过如此刻骨地悲哀,如万箭攒心的凄凉。他为皇帝无法解脱的痛苦难过,为杨妃对皇帝深沉的爱而动泣。他想,他们待彼此都是特出的。只可惜大难当前,爱,被人的自私摧毁了!
秋雨凄凄。贵妃死后,上皇的生命里,再也没有春天了,再也没有了。
他将缠绵于对她的思忆当中,如蛊附骨。他知道自己不得好死!
在某个月夜,他怀着与她再续前缘的妄想,抱恨终天了。
戏中。洪升还不惜笔墨的写了杨玉环的悔悟,远没有写李隆基的悔恨这么深刻,直抵人心。忏悔人为地拔高了杨玉环。自省确实是符合东方人精神轨迹的回归,但它这么深刻,这么严肃,不适合杨玉环。
我没想明白杨玉环有什么好忏悔的。一个女人,爱吃几口荔枝。她老公帮她弄来,即使她知道荔枝难得,她也只需感激她的男人。我们不能以一个政治家的敏感来要求一个女人,要她在吃荔枝时联想起国计民生,每吃一口就生出忏悔之心,自责:“我吃这一颗荔枝,会害死多少人啊!”
她又没心机,不涉政治,只爱玩乐,三十多岁还像小女孩一般天真烂漫。这是李隆基长宠她的地方。族人因她而飞扬跋扈,不是她背后指使的。
我非常不赞成洪升写她悔罪是为了安排她登仙,在天上等李三郎团聚,绝大的败笔啊!
土地老儿(洪升)颠颠地跑出来安慰杨玉环说:“这一悔能叫万孽清,管感动天庭,感动天庭,有日重圆旧盟。”
纯粹鬼扯蛋!悔悟能这么廉价么?悔悟是为了悔悟后的好处?
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吗?
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这不代表曾经的罪孽会烟消云散,它只意味着你从过错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挣脱了恶缘,再结一个善缘。但缘生缘灭,善恶如影徘徊交错。人的一生像坐在莲舟中,左右倾侧,时时花叶交映——美满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结局同样美满。
我不喜欢那些狗尾续貂的结局,说他们死后成仙又在一起了,又或是说杨玉环没死,辗转去了日本,白居易诗中的仙山,岛国就是指日本,后来上皇知悉,还和她有通信。
我坚决地相信,杨玉环在白练绕颈时就死了!她的生命终结在三十八岁那年。这是悲剧的价值所在。那千秋万世的一瞬间——她拽住他的大唐盛世一起陨落了!这之后世间的一切传说,附会,只能说她有关,却不能肯定是她。
情天长恨,惟爱永绝!这样的不可挽回,才有动人心魄的力量!